男子花18000元找人玩传奇游戏打榜失败,要求返还,法院判了

标签:
游戏冲值委托关系 |
分类: 法律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成年人的友谊功利性太强!小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玩游戏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地出人,不会因为游戏结果是否而不欢而散或者反目成仇。长大以后就不一样了,说好的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游玩,在一方出钱,一方出人情况下,如果游戏结果不如意,两人的友谊也就到头了,秋后算账,追要花费的钱款,并因此诉诸法律的都有可能。
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的兴起,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玩游戏。很多游戏是需要充值购买装备才能玩得尽兴,避免在游戏中被人欺负。很多人为此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在游戏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花费巨大。年轻人沉迷游戏,或者耗费巨资玩游戏都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虽然,游戏公司追逐商业利润是企业经营本性,但是,游戏公司有责任避免年轻人沉迷游戏,或者让一些不富有的人透支大量金钱去玩游戏,这样的赚钱行为是不道德的。
休闲放松玩游戏,沉迷游戏,花钱玩游戏都还是比较正经的玩法,更过分的玩法是利用游戏进行“赌博”活动。一些游戏公司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进行PK打榜,设置获胜者高额奖金的方式,诱导游戏玩家充钱买装备PK,但是,最终情况可能是多数充钱的玩家PK都没有获胜,获胜的是游戏公司的关系账户,或者无法闯过游戏公司设定的关卡,充钱玩家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传奇》游戏从2001年发展到今天有了21年的时间。该系列游戏中一个赌场系统,赌场系统刚出现时吸引了很多玩家的。进入手游时代,各种传奇的版本泛滥,一些版本的游戏出现了利用封包技术开始对赌场暗箱操作,部分玩家冲着充钱玩游戏PK赚钱而来,结果却败兴而归。当然,不排除少数玩家从中赚到钱的可能。正如赌场有人赚钱,有人赔钱,但是赔钱的是多数。
吉林蛟河市的80后男子张某某(化名)和王某某(化名)两人平日里关系不错,称兄道弟毫不亲密。年轻人喜欢玩游戏可能是很多人的通病。有个版本叫“传奇-带头大哥”游戏里边有一个打榜赢奖金的活动,两个人就约定,张某某出钱,王某某玩游戏打榜,赚钱了谁出钱归谁。张某某给王某某转账18000元充值,没想到的是游戏一期活动结束,张某某、王某某的游戏角色在打榜活动中没有争取榜一。张某某认为18000元花的不值,就起诉要求王某某返还18000元,吉林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却驳回了张某某的诉讼请求。
2020年12月19日,张某某与王某某经商定打“传奇-带头大哥”的网络游戏,约定由王某某创建账号,玩“传奇”网络游戏,一人一半,通过在游戏中得到“榜一大哥”的头衔以获取奖励。在此过程中,张某某分六次向王某某转账共计22,000元,以供王某某向该游戏充值。王某某向该游戏充值18,000元后,最终未获取奖励,并于当日将剩余4000元退还给张某某。
张某某以民间借贷关系为由起诉,要求王某某偿还18000元游戏款。但是,双方并没有书面的借款合同,也没有借条。王某某不承认借贷关系,辩称张某某委托其玩游戏。但是双方也没有书面委托合同,仅仅是有转账记录和收款记录,以及游戏账号的充值记录。诉讼中,张某某变更诉求要求王某某返还9000元,称与王某某是共同玩游戏,一个账号两个人玩,但充钱的是张某某,王某某应当分担一半游戏款。
法院认为,在张某某与王某某协商打“传奇-带头大哥”的网络游戏时,从张某某的“一人一半”“把钱收了”“不玩发回来”等表述可以认定“一人一半”是双方共同玩游戏的前提,是张某某对王某某发出的要约。从王某某的“干下个区”等表述,可以认定为王某某同意了“一人一半”的条款。张某某与王某某通过协商一致,共同玩网络游戏的行为,系其二人真实意思地表示,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二人之间形成的系合同关系并非委托关系。
二人没有获得游戏奖励,共损失18000元,按照“一人一半”的约定,王某某应当承担其中9000元。王某某未按约定履行义务,是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王某某应当返还张某某9000元。张某某要求王某某返还一半充值款理由成立,判决王某某返还张某某9000元。
王某某不服一审判决称,双方是委托关系,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不是共同玩游戏。这个 “传奇-带头大哥”游戏都是一个“赌博”游戏,既然是“赌博”游戏就有风险,这个事先张某某是知道的。张某某是委托其代玩游戏,既然是“赌博”游戏就愿赌服输,不应当要求王某某返还9000元游戏款。
二审法院认为,张某某以民间借贷为由进行诉讼,除了证实转账事实外,还要具体证据证明张某某与王某某存在民间借贷关系。王某某不承认18000元是借款,张某某又没有更多证据证实借贷关系成立,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2022年8月30日,吉林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驳回张某某要求王某某返还9000元的诉讼请求。
有人说,张某某就是典型的玩不起,输不起,既然是游戏就要遵循游戏规则。玩游戏的时候是好兄弟,游戏输了就翻脸要求还钱。但也有相反的观点是,也许张某某说的是真的,哥们关系好,商量一起玩游戏,但是王某某手头紧就由张某某充钱玩游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亏钱了,大家一起分担风险,没什么不对的。
问题是法律上借钱要还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事实和证据证明两人之间的资金往来是借贷。不能关系好是朋友,有钱的出手大方大把花钱,没有借款协议和借条,回头就要朋友还钱。就是朋友吃饭AA制也要事先说好,不能事先没说好,付了款在公众场合大显身手有面子,背后要求朋友分账,这样最后钱要不到,朋友也没得做。
当然,亲戚朋友之间的生活救济借款很多时候并没有书面合同,或者借条。这种情况下多数亲戚朋友之间的借款,即便是没有书面合同或者凭证,也能按时或者延期归还。时常听到一些身边的人说,不敢借钱给人,要不回来,还成了仇人。信用不好的人在社会中毕竟是少数,否则,我们的经济生活会混乱不堪的。如果我们对外借款数额较大,或者明确希望对方在一定期限归还的,最好写个书面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