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产权房违法房价调控住房 |
分类: 经济 |
房价越越高,民众怨声载道。开发商有理由气焰嚣张叫出“房价要连续涨十年”。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大好形势下,受开发商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少数官僚和经济学家打出“政府干预房价破坏市场规律”的牌,继而抛出“人人买房是错误”的理论。民众始终不明白为何住房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和特权呢?在商品房每平方米1万元的情形下,每平方米3000元的房屋民众不争先恐后的抢购才怪呢!“小产权”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小打小闹走进民众的视线。
什么是“小产权”房呢?简单的说就是大中城市、中心城市市郊或郊县乡村未经合法审批程序私自开发建造的房屋。这些房屋没有经过土地征用和审批程序,减少了很多房地产开发的中间环节。省去了土地出让金、增值税和房地产开发交易方面的很多税收、利润等费用,因而房屋销售价格低廉。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便于出售这样的“违法房屋”对外打出“小产权”或“集体产权”的旗号。可以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多长的历史,这样的“小产权”房就有多长的发展史。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出现“小产权”房的“火爆”呢?首先,“房价”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持续走高,而手续残缺的“小产权”房价格低廉。在价格对比悬殊情况下,铤而走险是多数购房人无奈的选择。
在遥不可及的商品房房价与价格低廉的违法“小产权”房风险对比下,购房者“两害相逼取其轻”。一旦“小产权”房被相当规模的人群所购买拥有,并由此牵涉到城市郊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政府就很难简单的作为违法建筑处理。这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小产权”房在地方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疏于管理背景下,如今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一个房地产市场“板块”。
“小产权”房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低廉。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来说,市内房价每方米10000元左右。而郊县的农村“小产权”房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甚至有些地方10多万就可以买一套。但是,“小产权”房的风险却是极高的。
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小产权”房低廉价格背后是人身和财产安全危机。因此说,建设部要求各地停止“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和销售是正确的,能够避免更多的人在价格面前犯错误。但是,民众担心的是这个“禁令”能否令行禁止。同时,对于10多年发展起来的“小产权”房市场的客观事实该如何处理呢?难道让那么多的购房人永远忍受没有产权证的煎熬、和没有居住安全感的生活环境?
“小产权”房购房者已经客观形成了一个群体,注册一个现成的“住房合作社”,依法补办土地房产证就行了。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并给与有关税费的减免优惠。这样“小产权”房就变成了“合作建房”,并由此开创合作建房的新思路。为房价宏观调控带来生机, “一举多得”,群众满意,各方利益得到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