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出师表诸葛亮教授皇帝三国 |
分类: 文化 |
陕西省西安市委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写给国家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议信,建议中学语文课本撤销《出师表》,用华歆的《止战疏》代之。继而在博客上文章中指出诸葛亮明知“出师”不可为而为之,打着愚忠的旗帜,是想自己篡位做皇帝。主要论点有三:一,一味穷兵黩武。二、诸葛亮对心腹说杀掉曹睿之后可以接受“十锡”,超出“九锡”之礼,表明诸葛亮想做皇帝。三、查遍《三国志》,除皇帝之外,臣下敢称孤的仅有三人,一是已经公开称帝的袁术,二是曹操,然后便是诸葛亮。
无独有偶,不久前“娱记”易中天曝料诸葛亮不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是自荐的!这些文人的通病就是借古人成就自己的“名利梦”。说现实问题没有足够的胆识和学问,只有诽谤古人来显示自己“才华”。究竟是“高论”还是胡说八道的“谬论”民众自有公论。历史事实也已经有结论。
刘备“三顾茅庐”之所以被传颂1800年,就在于他倡导了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用人之道和治国理念。无论是易中天和胡觉照在“戏说”、“大话”《三国》时,任何断章取义旨在从只言片断中寻找贬损诸葛亮等人的文字,都是一种对尊重人才和礼贤下士治国理念的歪曲。也就是说在否定别人的同时,也连自己的一起贬低了!
“兵者国之利器也”。虽然战争具有强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战争确是维护和平的必然选择。战争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争夺需要。至于诸葛亮是不是穷兵黩武、制造国家分裂,历史已经给了答案。只能说胡觉照对战争的认识和判断处在一个浅显的表面现象上。
一般的中学生都明白诸葛亮作《出师表》,正是诸葛亮力主“统一华夏”的有力佐证。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单单是为了愚忠,而是为了实现华夏一统的人生抱负!诸葛亮虽死没能达成天下一统已是人生最大憾事。至今很多仁人志士对此深感遗憾和敬仰。
至于诸葛亮是否说过“十锡”,这个是后人的一点杜撰不足为凭。况且就是依据这段文字,也只能说明诸葛亮激扬文字时,为了激励士气的豪言壮语。正如一个人说实现什么愿望死也值了,难道这个人就一定要在愿望实现时死吗?是文人的迂腐还是无聊的“吹毛求疵”?
《三国》时期是军阀混战的年代,无论曹操或袁术,以及刘备、孙权都是政治经济格局势力的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但是,曹操最终不是大一统的“皇帝”。怎么能以袁术和曹操之言行、来说明诸葛亮盘算当“皇帝”呢?诸葛亮如要做“皇帝”,何许等到后来?在刘备被困东吴时就可实现,还要辅佐“刘阿斗”呢?也许,有人看来诸葛亮的行为不可思议,有些愚忠,甚至怀疑其别有企图。但这些都不足以假想诸葛亮有不臣之心。
宋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残害岳飞,今天推测诸葛亮有“当皇帝”之心和秦桧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人不能理解见义勇为和舍己救人的义举,却在一门心思设想这些见义勇为者的行为是否是为了“出名”。最近,上海发生了一件事一17岁女服务员落水,同时有多人下水营救,最终3人落难。难道这些义举都是为了“名利”。今天这些所谓的“教授”为了一己“名利”,不惜诽谤古人,这是何道义呢?
我们不但心个别的歪理邪说能够左右历史事实。但是,我们担心的是被娱乐化的“文化说客”们发表的错误言论误导了一些小孩子。一个有道德的文化人不应当在古人的文字中,断章取义、曲解历史,在文化炒作中谋取个人“名利”。传承传统优良文化是好事,但不能借机诽谤、发古人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