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报道:由赵本山主演的贺岁大片《落叶归根》中,郭德纲扮演肥头大耳的一马路劫匪头目的角色,用并不标准的河南话说了一段台词:“我上抢天,下抢地,中间抢空气,有什么不能抢的。你这样说不是侮辱我的职业道德吗?”这段情节博得了观众的笑声,郭德纲操持的一口蹩脚河南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篇由河南籍网友写的题为“郭德纲扮劫匪说河南话严重侮辱河南人的形象”的帖子被广为传播,提出要严正声讨郭德纲。
贺岁大片在春节来临之际,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相声小品明星参演的电影。娱乐性、讽刺性不言自明。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其中蕴藏的含义。正由于此,郭德刚蹩脚的河南话和劫匪形象使人不免和对河南人的歧视联系起来。
应当说这些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那就是社会上拿河南人来“开涮”,有意无意的在贬低河南人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毒草可以肥田”,这么多的对河南人批评建议未尝不是好事。“卧薪尝胆”的故事几千年来就是历史佳话。而河南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
河南经济已经步入全国经济强省行列;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已经享誉世界,如少林武术,皇帝文化,豫剧文化等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世界对河南的关注都在增强。为什么一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出河南人洋相,渲染河南人中的一点点不良文化现象呢?这是一种丑恶的心态和心理,也是一种自卑心理。
之所以人们指责郭德刚,在于郭德刚作为相声演员体现的曲艺文化讽刺本性。人们从郭德刚的言辞中很容易理解出对某种文化和现象讥讽和嘲笑的含义。同时,赵本山是讽刺小品的代表人物,在这么个时间选择河南人物形象对白来娱乐民众,创作本意很难排除嘲弄河南人的暗示。这几年荧屏文化中充斥着地方方言的倾向。尤其是春节晚会上以东北人的小品为主要特色。而各省市的方言娱乐节目也层出不穷,如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等。
不久前四川两会上由代表委员提出议案,指责电视娱乐节目的庸俗,把地方方言当成主流文化,大肆推广。一个多元的文化时代,需要多元的文化元素。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所有的文化都是普通话。但是在文化中掺入方言文化时,一定要积极健康,不能把庸俗的色情文化或者违法犯罪行为文化作为卖点。
我们不反对郭德刚讲河南话或者山东话,但是一定要讲准确了。否则,就不能排除戏弄和贬损。有人说:郭德刚在影片中扮演劫匪说河南话没什么,因为说北京话和东北话也没什么,不能因此说歧视河南人。这个说法不正确,问题是郭德刚选择了说“河南话”,这很容易使人和此前社会上对河南人的贬低文化相联系。
如果郭德刚在影片中说的是北京话或者广东话,也许没人说什么。虽然如此,我们不应当指责郭德刚什么,应当感谢他为推广河南文化所作的贡献。毕竟郭德刚让人们知道“河南的语言这么有特色”,不用心说不好的。
如果说因为这部影片,全国人民都学习和说“河南话”,这也许是件好事情。“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河南人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要在无聊的文化炒作中替别人当枪使。
今天对河南人的任何说三道四都无法阻挡河南经济在迅速崛起壮大的事实,更不能改变河南历史文化中心的地位。河南人应该为自己的将来自豪,为这么多的人关注河南而高兴。让河南的发展告诉那些“取笑河南、贬低河南、歧视河南的人”:河南人“中”!
www.zhongguolvshi.or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