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剧专”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考

(2009-02-24 17:08:51)
标签:

年谱

北平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中戏

文怀沙

上海

杂谈

                     ——有感于文怀沙事件,兼为《镜报》而撰 

    为文怀沙先生写了篇辩护的文章之后,事后有几家媒体的朋友中找到我,一边采访我,一边又斥责我为“骗子”辩护,就我个人来说,评论考究是一回事,但诽谤又是另一回事,对于这种未有结论便鞭笞百岁尊长为“骗子”的行为,我是极其厌恶的。但是事后我翻看了一下文翁的年谱,不由得大惊失色——年谱一开始就存在着令人匪夷所思的谬误。文翁作为亲身经历者,料想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犯错误者大概是年谱的编撰者或是其他后学之人。正因为编辑工作的不细致、不认真,结果让百岁老人牵连到这种纷争当中,这是多么不应该的事情啊!

    那么,年谱里究竟有什么错呢?

    “一九二八年十八岁
    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任上海剧专教授。 
    一九三八年二十八岁

    秋,于重庆作《听雨》诗 :"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柳亚子评曰"诗出王摩诘而胜之。" ”

    二十八岁的事情,我不知道,所以不说。十八岁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任上海剧专教授,这无疑是发生在1928-1938年之间的事情,但是我们国家在民国时期只有两个“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一个是河北的国立女师(今天的河北师范大学),由著名学者李何林创办于1929年,显然这不大可能是文先生所供职的女师,而另一个女师则是远在重庆的国立女师(今天的西南师范大学),这所学校建校于1940年,建校原因与抗战大学内迁有关(当时诸多一流大学都在北碚办学),从年代上看,更不可能是文翁供职过的那所女师。

   还有一个女师更出名,就是鲁迅笔下刘和珍君那个女师,即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但是这所大学在1928年早已经是北平大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3年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8年设立北平大学,学校改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照年谱来看,显然不是1928年文翁可能去任教的那所女师。

   女师大概若此,至于“上海剧专”更是让人一头雾水。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曾有两所“剧专”,一所在南京,即大名鼎鼎的“国立剧专”(另外还有一个“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戏剧组”),南京国立剧专从未在上海办学,只是因抗战内迁至江安县。之后与华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高校在北京组建了新的中央戏剧学院,其中我的师爷周贻白老先生就作为“国立剧专”的代表教授之一,参加中戏的筹建。

   另一所剧专就是文翁提及的“上海剧专”,这所学校成立于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顾毓琇与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黄佐临等创立,熊佛西先生为首任院长。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山东大学艺术系戏剧科、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戏剧组并入后正式建院,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系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

   两所学校办学绵延至今,一所为北京的中戏,一所为上海的上戏。“南黄北焦”即源于此。至于文翁在1928年之后被聘任为“上海剧专”的教授,这倒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笔者善意地认为,上海剧专可能是上海美专?国立女师是省立女师?或许真是如此?十八岁的文翁纵能有如此成绩,亦算是一代天骄,学界精英了——但是历史不说假话,这一切还需要文翁来从文史研究的考虑,提供一手资料。

  当然,我相信作为历史见证人的文怀沙先生是不会说谎的,也不会把自己的单位弄错。这要么是编辑的疏漏,要么是媒体的误传。我在这里抛砖引玉,真切地希望广大媒体、学界能够将这个问题弄清楚,既是给百岁文翁一个公正,也是还百年中国学术史一个清白。

   若如此,善莫大焉!

   呜呼哀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