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缕万里风
(2025-08-11 15:22:41)昨天的小文,有朋友说了一句:西安的夏天是“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嗯,刚好这句我读过,于是回了一句:送你一缕万里风。
今夜继续读,就读这首吧,杜甫,《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服。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仲夏之夜可惜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暂离酷热之苦。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舞。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对望无助。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方八处。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土。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进出。唉,这乱世已令人忧伤,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盼望太平时世的幸福。
这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夏天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因作此诗以抒怀。真不愧是诗圣,忧国忧民,却还能把意境淋漓尽致写出。
又忍不住去对比坡公笔下的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字句浅显,一读即懂,又磅礴大气!读来如敞开襟怀,尽情陶醉在壮美山河中!
那是公元1080年至1084年,坡公在黄州住了5个年头,在这里,苏轼变成了苏东坡,他,以一个死里逃生、被打进尘埃的罪臣之身,逆袭了历史!实现了宋词由婉约派向豪放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楚辞汉赋向文赋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贬谪文化由消沉愤懑向植根黎庶、踔厉奋发向上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中原荤食由羊肉为主向羊肉猪肉并重的历史性转折!
诚如是,何等快哉!而张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坡公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惺惺相惜,故把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苏辙写过《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不是高下之分吧,只是性格。而我们于千百年后的夏夜,于风中,默默感应,莫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