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王夫之究竟有没有“剃头”?
许多史论文章都认为,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中,只有王夫之至死不“剃头”保持了忠节,我认为这种说法未免有些绝对。要说,王夫之确实是面对满清暴力高压政策竭力反抗、表现出铮铮大丈夫气概的汉族文化精英,但他究竟有没有“剃头”,其实也说不一定。
认为王夫之终身没有剃发的主要证据,是说他在临终之前,为自己题写了一个旌铭:“亡国孤臣船山王氏之柩”,又为自己的墓题:“明遗臣行人王夫之字而农葬于此”。他还自己写了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衔恤以永世。”
有专家解释说“幸全归于兹丘”,就是把头发完整安全地带进了坟墓,这叫全。这种说法其实有点勉强。所谓“全”,并不一定要完整地保留了头发,身首没有分离,保留了脑袋,一般也算是“全”。也许王夫之说“幸全”的意思是好歹总算保住脑袋,那就可能有“虽说剃过发”的意思,含有自我安慰。他说“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其实也含有对自己没有死节殉国的辩白。
再说,满清朝廷有规定,生前“留发不留头”,但死后是可以留发安葬的,包括可以着本族服饰。所以王夫之临死也可以在旌铭墓志铭中自称“亡国孤臣”、“明遗臣行人”。因此,王夫之有至死不变节的精神由此可以肯定,但他究竟有没有“剃头”还是不足为证。
而从当时残酷的现实来看,王夫之也似乎不可能在满清统治下生活40年不“剃头”。
满清统治者用血腥地民族大屠杀实行“留头不留发”的残暴有史可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染山河,这样的强暴可以说是无法抗拒的。当时顾炎武在顺治七年被迫剃发,“稍稍去鬓发,改容作商贾”。黄宗羲在暗中偷渡到日本寻求帮助失败后回来,也不得不剃发留头。坚决不剃头的文化人有,那就要么死节,要么去当和尚道士。王夫之在组织抗清斗争和参与南明朝廷活动失败后是被清兵通缉追捕的人犯,他一度逃进瑶族山区改名换姓隐藏,也曾躲到荒山僧寺里,但他后来还是不得不抛头露面在满清地方统治下定居生活,其年谱记载:
顺治十三年冬,王夫之从常宁返回衡阳。顺治十七年,王夫之由续梦庵徙居湘西金兰乡高节里“败叶庐”。康熙七年王夫之娶张氏,冬筑“观生居”于石船山下。
康熙十三年正月,吴三桂兵至衡州,王夫之避至湘乡。秋,王夫之与唐端笏渡洞庭。康熙十四年二月,王夫之去长沙水陆洲,六月,王夫之与李缓山、章有谟登衡阳回雁峰。九月,王夫之去“观生居”二里许石船山下里人旧址茅屋,名“湘西草堂”。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王夫之生重病。湖南巡抚与衡州知州拜会。
应该说,如果王夫之一直不剃发,他要这样居家出行讲学著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绝不是出门打伞戴方巾可以掩盖的。更何况,据说康熙年代朝廷还有意延请他出士,而湖南巡抚与衡州知州也确实去拜会过他,尽管有人说王夫之拒不见,礼物全数退还,但至少说明当时朝廷和地方官府是知道他的,他们能容许一个有社会影响的名人公然不剃头吗?
我认为,王夫之很可能在定居船山时就已经不得已而改变了发型(不一定是“金钱鼠尾”),这在他的《船山记》中可以读到一些隐约的心迹: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絯送远之目,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其良禽过而不栖……”。
在他的笔下,船山是一座孤独而丑陋的山。衰草,斜阳,乱石,荆棘,而山头那黄褐顽石,就好比自己剃光了的前额。王夫之说“船山者即吾山”,就有一种包含自责的死不甘心和痛心疾首。
当然,这些也不能坐实王夫之确实剃了头。
其实,过分纠结于是否“剃头”,单凭此来判定是否丧失民族气节是偏激的。“留发不留头”只能说明满清统治者的愚昧落后和残暴,这在世界民族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理应受到历史的鞭挞。但是,对在那种无法抗拒的武力强暴之下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忍受屈辱的行为过分指责是很不合情理的,也是不人道的。即便是对作为社会精英的文化人,也不应如此苛求。
“剃头”确实是一种民族屈辱的标志,但更重要的还是人的心志和思想精神。王夫之即便是剃了头,但他的著述足以表达他的忠贞气节。他的遗书不仅有着强烈的传统“华夷”观念(他没有同顾炎武那样变通),而且蕴含着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他没有像黄宗羲那样说半句满清统治者的好话)。正因此,他的著作一直被满清统治者封杀了200多年不能得到公开出版,即便在政策有所解禁的康熙年间也不得印行。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有邹汉勋、邓显鹤整理编校的《船山遗书》问世,以后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在金陵设局刊印较完备的《船山遗书》,使他的学说为人们所知悉,并立即受到全国、尤其是湖南士人的高度尊崇,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读书人曹宗国认为,这些都足以说明,王夫之确实不愧为明末清初具有民族气节的伟大思想家。
1《曹宗国文史随笔》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1t0zd.html
2《曹宗国文化评论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cqc.html
3《曹宗国时评文集》http://hlj.rednet.cn/wj/136.htm
4《曹宗国诗歌散文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88bb980102vd43.html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