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江百年的社会缩影和文化思考——张永久《黄金水道》读后

(2014-10-21 21:10: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史随筆√
川江百年的社会缩影和文化思考

——张永久《黄金水道》读后

(原载三峡日报文艺副刊9月14日)http://sxrb.cn3x.com.cn:8000/sxrb/20140914/index.htm

 《三峡日报》连载历史作家张永久撰写的《黄金水道——川江航运的百年传奇》,这既是弘扬本土文化,也具有钩沉历史、启示未来的思想意义,因此引起了宜昌和外地文史专家以及众多读者的关注。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有不少文史学者开始探讨川江航运现代史,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出现了不少相关论著,主要涉及近代化过程、航运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状况等。但比较起来,我认为张永久这部书稿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对川江百年航运历史重大事件的全方位扫描和细节特写,真实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这一重大转折期的矛盾交集和艰难演进,并进行了深沉的文化思考。《黄金水道》不是教条地套用历史观点,而是尊重史实,在占有丰富翔实的史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川江的历史是艰难曲折的,从新石器时代起,巴人的独木舟就开启了征服川江的原始航程,然后就是绵延几千年的木船纤夫的慷慨悲歌。只是到了19世纪末,随着宜昌、重庆的相继开埠,1897年“利川号”进入三峡,川江第一次响起机器的轰鸣,然后包括外国商船和炮舰在内的机动轮船鱼贯出入川江,川江航运才进入艰难的现代化历程。这既是工业文明和现代交通的革新过程,也是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这个过程充满着矛盾斗争和艰难曲折。川江曾经承受过深重灾难,也有过走向现代的艰难跋涉。

    作者把百年川江置之于清末民国初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外国资本的冒险渗透和民族自办川江航运的基本过程,肯定了它在客观上打通了中国西南与东部的经济命脉,使青藏云贵巴蜀的物产从黄金水道进入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并漂洋出海;长江中下游的物产也由此进入大西南的广阔市场。这其中既包含列强侵略的野心,也有客观上带来现代科技的洋务;既有民族精神的抗争,也有封建势力的顽固。比如关于立德乐这个英国“急先锋”的冒险精神,关于中国民族企业家卢作孚靠一艘小火轮起家的悲情传奇,关于川江航运过程中外官民间的反复斗争、谈判以及社会动荡和瑞生号沉船事件,书中展现的是一道道历史的伤疤,也是一个个社会转型的印记。作者不是把川江百年简单地归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史和川江人民反对外国列强的斗争史”,而是客观地展现了这一历史转折的艰难曲折、社会转型的复杂矛盾,说明历史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是如同帆船的力学原理一样、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前进的,因而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黄金水道》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在于它不只是对历史真相的发掘,而且侧重于文化观照和思考。作者从川江流域的经济形态、劳动方式以及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风俗民情诸多方面,对川江百年来受航运影响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川江自从1915年开辟航道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风雨,当然不只是涡轮代替木桨的“蓝烟囱航线”,而是整个川江流域经济社会变迁和文化涅槃。无论是江上的桨声帆影、船工号子,还是江岸上的纤夫之路、码头古镇、茶馆旅店,特别是处于川江门户的宜昌市井,都在轮船机器的轰鸣声中经受了一次剧烈的文化冲撞。作者为我们记录了山川人物、民俗风情和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包括立德乐游记里描写的古镇陋巷、他那个“长胡须的女人”眼中的铅色天空、威尔逊听到的川江号子,也引用了传统历史学者邓少琴著述里的史料,让我们既看到愚昧落后封建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和艰难演进,也看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沿袭和坚守。书中一开头就客观陈述的那场“宜昌教案”,发生在欧阳修祈雨的西坝汉景帝庙,是典型而具有象征性的,而关于从教堂中查获3名瞽目幼童的翔实史料,也具有文化深沉意义。作者通过对长江流域发生的连绵不断的“反洋教”运动和排外风潮的文化思考,揭示出隐藏其中的精神信仰、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冲突,无疑是比政治经济军事的事变来得更为深刻。它让我们感受到在跌宕起伏的激荡川江里,在风起云涌的历史三峡中,百年航运所带来的最沉重而深远的影响。

    跌宕曲折、激流奔涌的川江,本身就是历史进程的一个隐喻,而川江的百年航运,又可以说是历史转折的象征。它的艰难、它的曲折、它的复杂、它的沉痛都是多难兴邦的历史见证,而它的百折不回、与时俱进也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信念支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张永久作为一个听惯了三峡涛声的历史作家,他在“沉舟侧畔”的缅怀、在“病树前头”的沉思,正是为新的历史航程“把酒酹滔滔”。
(作者系作家、时评人,著有长篇小说《巴山旧事》、《人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