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黔东南车江侗寨杂谈 |
分类: 萍踪 |
西江的交通算是方便,但每天往返的车只有两三趟。清早的时候,阿秋的长途车就要返回雷山。我和major需要乘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车江,因此和上海MM广东MM们告别。旅途中短暂的相遇,走一段相同的路,彼此不问来历姓名,从此各奔东西,也无牵挂,轻轻松松地告别。
雷山到榕江是一段漫长曲折的路,车程大约四个多小时。盘山路常年笼罩在浓雾之中,能见度只有几米。贵州的十万大山绝对不是徒有虚名的,数不清的弯道绕得我和major晕头转向了。军人出身的major脸都白了,直喊难受哇!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我也还是头晕,更多的却是担心。车上只有一个司机,从凯里出发的他已经跑了三个小时,一定很疲劳。车况极其破烂,二档总是得五六次才能挂上去。司机一路不停地搭载短途乘客,收钱找钱,回头安排座位,根本不在乎前方的万丈深渊。急得我都想上去抢方向盘。最可怕的是,我座位旁边安放着四桶80公斤的柴油,车上的人不停地吸烟。我得时刻保持警惕,盯着那些烟头。司机见我万分紧张,说,不要紧的,这边的柴油都掺过水,点不着的!
这一路上的惊恐,不能轻易忘却。心情却不错,如果不经历这些艰辛的路途,又如何能抵达美好的地方?
榕江县城并没有停留的价值。所以,我们立刻赶往车江。车江侗寨,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方。
从榕江县城过榕江大桥往北3公里,在榕黎公路的旁边,可看到上书“天下第一侗寨”的寨门。此处是那些旅行团成员们的必经之地,下车买票,留个到此一游的纪念照,用不了一个小时,即可以陆续离去。我和major商量绕道到寨头村,功略上说河边有几户人家可以提供简易的住宿。寻找了不多久,唯一可以解决住宿的人家就被我们找到了,是寨头村支部书记的家,就在鼓楼旁边,珠郎娘美塑像的斜对面,门口对着一条大河,是都柳江的支流寨蒿河。书记家的女主人不善言谈,长相很民族特色,她家三楼的两间房总共有五六个床位,因为停水,好久没有住人,她收我们每人15元的住宿费,自己有点对不住我们的愧色。
有小桥流水人家,有船、亭子,戏水的红色羽毛的鸭子,是我喜欢的地方,major不太情愿。男人和女人的喜好就是很不同,好在他将就了我。
鼓楼,古榕树,寨蒿河中的三块巨石,被称为车江“三宝”。榕树的年龄都有300多岁。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很忧伤地坐在榕树下,与旁边一个年纪相仿的男孩仿佛闹了别扭。
河岸边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青砖加木质阁楼是当地的建筑特色。
图片上的房子就是我们住的书记家
鼓楼旁还有侗家人祭祀女神的“萨玛祠”。
一群当地的老年人和孩子在开阔的草地上自娱自乐。这些可爱的苗族的侗族的水族的女孩,我是分辨不出来她们的差别。
这个侗族女孩是车江城里人,和几个同学来这里是为老年人的活动助兴。
天色不太好,在草地上转了几圈,鼓楼看起来很优美,照出来效果很平淡。
傍晚的时候,走到河对岸的桥头吃晚饭,遇到一个当地的女孩在等人,和她聊起来,不一会儿她的两个朋友到了,我们五个决定一起会餐。三个年青人对我们热忱得很,就着牛瘪火锅喝了不少的酒,并介绍给我们最实用的旅游资讯。饭后,他们带领着我们沿河漫步,看巨石三宝,在吊桥摇晃打闹,直到走到他们当中一个的家,品尝他家自己种植的柑桔。
回到寨头村的路上,一户人家正在吃热闹的清明饭。这里的清明饭是村民的盛宴,几乎聚集了全部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只需要给主人家带上两个红颜色的鸡蛋就可以做客。主人看我们路过,热心地拉扯我坐下来一起喝酒,说有上好的糯米饭,我犹豫着,看 major已经走远了,很客气地推辞了。
天色很暗,村里停了电黑漆漆的,书记家的大门关上了,书记的狗很不友好地冲我们狂叫,我向人求救,总算进到书记家了。女主人刚从村里吃清明饭回来,大概喝多了米酒,一时兴起,决定把祖传的玉镯传给八岁的女儿,却不料失手打碎了。即便我们安慰“打发打发”,女主人还是满脸的不开心。
装备中的头灯发挥了作用,停水的缘故也无法洗洗涮涮,早早上到三楼歇息。
夜里醒过来两次,一次是狗吵醒的,大约是书记夜醉归家;还有一次是雷鸣电闪,大雷雨的动静。
天亮的时候,到河边洗脸刷牙,花街的亭子里一个睡袋躺着一个人,一打听,原来也是个背包客,已经在外面行走一个年头了。他即将去的地方我们闻所未闻,他对我们要去的大利村也一无所知。我们也就各走各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