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五:公司的未来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 |
一、增长逻辑
前文提过一个问题。“现在我思考的是,这两方面的努力(产品可及性,消费者认知度),在将来是否还会带来同样的增长?或更大的增长?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使得即使在这两方面努力,营业收入也不会有同样的表现?”
通过前面几个系列的分析。公司自2006年以来的增长,源自销售改革以及医保。
自从销售结构上趋于稳定后,公司在产品的可及性及认知度上开始下功夫。那么,这两方面的改革是否还有空间?从同仁堂商业下属药店的布局来看,还具有成长的空间,并且公司也提出了大幅增加的计划。同仁堂商业目前353家左右,公司计划十二五末增加到600家,年销售达到70亿,同仁堂的自有品种销售达到30亿元。产品在OTC渠道的覆盖面仍然不足,产品进入OTC渠道还有成长空间。从目前来看,在产品可及性及消费者认知度上还在加强工作。
医保方面,公司有近八成产品是目录产品。这也带来了近几年的收入的增长。新版目录即将出台,产品扩容,是否有增加同仁堂的产品不好说,只能猜,我猜也猜不对,所以不猜了。当然,目录也有不好的影响,就是价格限制以及降价的可能。
总的来看。销售改革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新版目录对于同仁堂这种具有如此影响力的品牌和国企,应该是能有所助益的。由此判断,公司未来仍然会有不错的增长。
二、历史PE及背后发生的事情
注:本图的模拟中,出现当季最高PE低于最低PE时,是因为当季股份数量变化原因造成的,以模拟的目的,不作精细调整。
期间股价变化(周线,前复权)。
同仁堂母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
注:用母公司更具代表性。
1、
同仁堂的PE一直较高,最低时19倍,最高时86倍。2007年、2010年和2011年PE高低区间较大,这个时间段股价上的表现是价格波动幅度大。2012年1季度时也大。目前逐渐收窄。2006之前与2009之后运行在不同的区间。目前动态PE为36.9倍。
2、
2003年公司开始对营销进行改革,一直到2006年,经销商渠道基本理顺,销售结构基本稳定。之间PE一直平稳,股价缓慢上涨,收入是在增长的,但增速大幅下降。
2006年开始,广告宣传费逐步上升。
2007年股价是个历史事件,与基本面相关性我认为不太大。2007年开始,开始注重销售体系的激励,收入与业绩挂钩。净利润大幅上升。
2008年净利润增速下降。
2009年,开始加大与经销商的合作。2009年之后净利润增速单列看得更清楚些:2009年9.04%,2010年12.31%,2011年18.69%。
2009-2011年之间,股价大幅度上涨;经营数据也不错,PE一起上涨,但没有到达2007年的高度。
接下来这部分与目前相关,很重要。
2011年,公司有了些大动作。董事会管理层在2010年开始稳定下来,2011年管理层持股大幅上升,推出管理层现金激励。加上之前的营销方面的改革。2010年4季度的PE创了阶段新高!
之后2011年,在管理层激励正式推出后,及季度净利润增长创新高,股价在2011年走出了一段独立的行情。不过随后又打回原形。其间PE并未创新高。
从2010年4季度一直到2012年1季度,股价稍有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PE下降了。在PE下降的背后,公司却在发生着一些积极的变化。营收及利润越来越好。
2012年2季度开始,股价涨了一波,PE也随之稍有上涨。直到目前最新动态PE是36.9倍。
|
同仁堂 |
云南白药 |
片仔癀 |
东阿阿胶 |
PE动 |
36.9 |
28.81 |
31.91 |
24.42 |
扩展阅读: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四:公司经营情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4p27.html
做完定性的事情,下边再来看看定量的。
由于同仁堂产品的复杂性,以及相关信息的缺少。对各产品及产品系列未来增长的预估就是拍脑袋的事情。以下内容全是拍出来的。有兴趣你也可以拍一下,拍出来的结果跟我分享一下。
一、收入构成
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医药工业进一步分成一线产品、二线产品和其他产品。
公司 |
产品 |
规模(约亿元) |
用途 |
母公司(同仁堂股份) |
大活络丸 |
1.8 |
祛风,舒筋,活络,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
牛黄清心丸 |
2.4 |
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
|
乌鸡白凤丸 |
2 |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又用于妇女经期腹痛,肢体浮肿,产后体弱,虚汗低热等,还可用于男子气血两虚诸症。 |
|
国公酒 |
1.2 |
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邪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沉重、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
|
同仁堂科技 |
六味地黄丸 |
3.5 |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
感冒清热颗粒 |
1.2 |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
|
牛黄解毒片 |
1.3 |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
|
两家公司都生产 |
安宫牛黄丸 |
2.5 |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
合计: |
|
15.9 |
|
本部分详细内容请阅读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一:公司及产品结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4hza.html
二、行业空间增速,公司产品近几年增速,估计未来增速
1、
2011规模,历史增速,市场空间,相关分析,未来增速
六味地黄丸。2011年规模3.5亿。六味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在国内共有近15亿的市场规模,占了滋补肾阴类中药市场的70%。相关预测,六味地黄丸的市场容量在100亿-150亿元之间,当然,这是个未来很久远的事情,只要知道空间大就行了,数据作参考(以下各产品类同)。同仁堂六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零售排名前两位。公司在该市处于龙头地位。未来增长靠覆盖更多的区域,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比如最近的六味地黄丸重金属超标事件可能带来的集中度提高。2011年同比增长5.11%,估计保持该增速。
2、
3、
医药商业至2012年5月有门店353家,96家子公司,2家中医院,近百家诊所,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91个城市。
商业计划到“十二五”末终端门店将达到600家,年销售达到70亿,同仁堂的自有品种销售达到30亿元。
控股商业,以及商业未来的扩张计划。有助于增加同仁堂自有商业的销售,同时也增加公司整体的商业营业收入。
2011年商业收入增长30%,估计未来仍能保持该增速。
本部分扩展阅读: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二:行业竞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4jz0.html
三、成本、费用
成本方面,近些年中药材一直在上涨(本图来自成都中药材市场)。
四、预估未来三年盈利平均增速
好啦。把未来收入增长,成本费用变化大概估计了一下。即使是这样,收入增长都是拍脑袋的。大多比较模糊。在此基础上,如果硬要做出一个未来增长率,准确度太差。
我想,对于同仁堂的未来。基于定性分析,以及在各产品收入,公司成本及费用上的定量分析。未来重点是跟踪在这些方面是做得更好或更差,从而来判断发展是否理想。这样或许比做出一个百分比来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