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96#观影日记:我叫刘跃进
(2008-01-19 00:52:15)
晚上一帮朋友一起吃饭,说起今天《刘跃进》上画,于是聚众看电影。
想看刘跃进,主要是因为刘震云,次要是因为马俪文。看完之后,主要是对马俪文彻底失望,次要是对刘震云再次失望——《手机》已经让人失望一次了,这次没有抱太高期望,结果他还是让我失望了。
基本上,这部电影可以改名叫《疯狂的u盘》,加入到这两年大量想要模仿《疯狂的石头》的大军中去:一只记录了金融大鳄和银行高官财色交易的u盘丢了,落到一个民工手里,各色人等都来抢……刘震云努力想要把这个故事讲得好看,结果却是费了力气也没讲出新意,写的是民工和大鳄,却处处露出“刘老师”的文化人底裤;
到了三分之二,这个故事实在有些讲不太动了,就靠一个又一个抖机灵的情节翻转来向下硬撑,全不管逻辑;马俪文竭力想要把这个故事讲得花俏,《我们俩》那么朴实流畅的手法,到这里全成了拙劣的磕磕巴巴的花样,运镜构图,怎么别扭怎么来。把一个原本就弯弯绕的故事,再绕了一遍——没办法,不弯弯绕的话,故事就太简单了。
最可怕的是里边那段三维,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极度恶劣,即使是在刚有电脑三维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做这么差的三维,导演都不会收货的。不知道马俪文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么拙劣的“大场面”——三维制作的二手破车翻车,而且不能和实拍结合,整个镜头所有车和人都是硬梆梆的多面体,还有小面入水——这些费力不讨好的场面完全可以回避的。也许马刘二人是想向投资人说明800万的制作费花到了哪里吧。因为这部戏确实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演员都是电影圈的朋友客串,从导演高群书尹力,到院线老板高军,都是不用钱的。
不知道这样的片子,是想给谁看,商业不商业,艺术不艺术,就像电影里边的生活状态一样两头不靠:作为大作家的刘震云,描摹的民工和大款的生活状态,都显得如此的不真实。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