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杯赛教学设计
(2010-12-14 10:55:17)
标签:
思维杂谈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思 维 训 练 营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
2.使学生学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锻炼学生的思维,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
2.突破自我界限,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猫怕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不断重复导致了一种惯性思维,形成了思维定势。(引入本节活动课内容)
二、思维定势
1、什么是思维定势?
(1)思维定势就是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我们解决问题时心理的倾向 性的准备状态。
(2)具体解释
公安局长的故事
刚才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能够答对这道题呢?是因为你们受了一个很大的“敌人”的影响,那就是思维定势。如果你倾向性的认为警察局长就是男的,那么,你就很难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有人曾将这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拿不准,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定势在作怪。人们习惯上总是把公安局长与男性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还有“茶馆”、“老头”等支持这种定势。所以,从经验出发就不容易解答。而那位小学生因为经历少,经验也少,就容易跳出定势的“魔圈。”
2、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固然有一定的作用,比如用解这一道题的思路去解类似的题目、形成一系列自动化程序,像每天早上起来后刷牙、洗脸、梳头一样),但过分依赖惯性,也会造成缺乏创新、甚至闹出笑话或丧失机遇。
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聪明的笨蛋
实际上,修理工所说的受教育多与不可能聪明之间关系,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长久保持这种思维定势的话,就很容易使思维僵化,阻碍和扼杀了我们自己潜在的才能。那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它呢?
三、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我们不妨试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转变一下我们思维的方向:
(1)该问题是否能用任何其它形式来表示?
(2)当你放松地思考该问题时,大脑中会偶然出现些什么想法?
(3)可否将问题颠倒过来看?
(4)可否用另外一个问题来替换?
(5)可否将注意力换一个方向?
当你自己考虑完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确定出一些思维的方向,然后再沿着这些方向去考虑问题,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做一些小训练,希望大家能够打破常规,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四、打破思维定势的训练
1.由两个1能够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由三个1能够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由四个1能够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
2.有A、B、C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利用这三个杯子量出一定量的水。
序列 |
三个杯的容量 |
要求量出水的容量 |
||
A |
B |
C |
||
1 |
8 |
24 |
3 |
10 |
2 |
21 |
127 |
3 |
100 |
3 |
14 |
163 |
25 |
99 |
4 |
18 |
43 |
10 |
5 |
5 |
9 |
42 |
6 |
21 |
6 |
20 |
59 |
4 |
31 |
7 |
23 |
49 |
3 |
20 |
8 |
15 |
39 |
3 |
18 |
3.有一对亲兄弟好久不见面了。某天见面了,谈话间,哥哥再接然想起自己的侄女最近要结婚,他把这事同弟弟 说了。可是,对于弟弟来说,他却没有一个要结婚的侄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4.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减轻载重。 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 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够使不毛之地植生谷物,让数以亿计 的人们脱离饥饿。应该丢出哪一位科学家?
5.某地发生一起杀人案,据警方调查,对死者怀有杀意的有三个人。A是建筑工地的保安员,他因为赌博与死者 差点动起了刀子,他每隔10分钟就要到工地去巡逻一次;B是一家鱼店主人,死者欠了他几十万元的账;C是一 名汽车司机,死者跟司机积怨很深,有一次司机喝醉了酒,扬言要杀了他。他们三人在案发时都没有不在场证 明。另据警方了解,案发时,有人看见案发现场有一点点亮的绿光。亲爱的朋友们,谁是罪犯呢?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老师准备好几个人物的姓名,学生轮流对老师进行提问,但是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只回答“是”或“不是”,学生根据回答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来推测出人物的姓名。要求学生提问的总数不得超过15个。
四、结束
“人的思维能使地狱变成天堂,也能使天堂变成地狱。”——约翰.弥尔顿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勇于突破思维的定势。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了,不妨换一种解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