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的馈赠____读沈石溪《那个年代的我》

(2014-10-22 23:10:15)
标签:

书评

童年的馈赠

                                     读沈石溪《那个年代的我》

                 余雷

每个人成年后常会回望自己的童年。隔着岁月的长河,看着当年幼小的自己站在彼岸踮着脚向这边张望,那脸上的紧张、期盼、欣喜将一张小小的面孔渲染得光彩夺目。这张面孔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如影随形般地紧跟在我们身后。这是童年对每个人的馈赠,这份珍贵的馈赠影响着已经走到此岸的成年人的一言一行。对于作家而言,这份馈赠是一种宝贵的童年经验,一方面作家的童年经验沉淀为的心理事实会影响作家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作家后天形成的价值观念也会修正和重塑早期的童年经验。这些经验和影响不局限于作家个人,还会渗透在作品中影响和作用于更多的阅读者。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那个年代的我》就是这样一本渗透着童年经验的作品。作家在那些鲜活的童年记忆中回味着童年对于自己的珍贵馈赠,体味和感恩那些成就了自己的童年欢欣与苦难。

作家在序言中这样写道:“这是我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一次回眸。里面所涉及到的人与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对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童年的记忆,就是文学创作的蓝本。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作家一生可以写很多作品,可以编很多故事,但每一部作品、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在他童年经历里找到生活的胚芽。我在上海下只角度过了童年,所以我呈献给读者的就是一个来自上海底层社会身体瘦弱的野蛮小鬼苦难的成长历程。”这些成长历程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具体而真实,“哭比笑好”、“路要靠自己走,别让人搀扶”、“一觉醒来是早晨”、“多一点心眼,温情就不会流失”、“真诚能否换来真诚”……仅只是从这些章节的题目中,我们就能体会到童年经验对于作家价值判断的影响,能够体会到作家成年之后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珍惜与守护。

在这部自传性的作品中,以写作强悍丛林法则成名的作家童年时竟是一个爱哭、懦弱的孩子,这一巨大的性格反差让作品有了较强的可读性。作家用“海味”浓重的沈氏语言呈现给读者的,不仅只是毫无掩饰的童年快乐与窘迫,还有着充沛的情感,这些情感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童年的梦想,第二类是童年的困惑,第三类是童年的遗憾。年幼时的作家和所有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愿望,他希望去旅行(《远方,有洁白的海鸥》),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为了让你多看我一眼》),希望洗清冤枉《一觉醒来是早晨》,希望获得友谊(《多一点心眼,温情就不会流失》),希望变得强大(《哭比笑好》);但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他也在疑惑,真诚能否换来真诚(《真诚能否换来真诚》),菩萨是否能看到自己的行为(《菩萨看得见》),割断了亲情联系的自由是否有意义(《自由风筝》);成长的途中,遗憾当然也不可避免,因为害羞而失去了表演的机会(《面对风雨花的忏悔》),没有完成承诺去帮助别人(《路要靠自己走,别让人搀扶》)……这些故事真诚而质朴地讲述着一个人的童年,让我们真切地体味着一个人成长的真实轨迹。没有掩饰,没有浮夸,有的只是一个看似弱小的生命蓬勃、坚韧生长的勃勃生机。

那个瘦弱的背影在一个个故事里穿梭流连,认真地感受和思考着亲情、友情和成长的喜悦与疼痛。这些感悟穿插于生动的故事和细节描写中,让读者和作家一起真诚地重新审视这份童年馈赠。一次次夺眶而出的眼泪让作家开始关注他人的命运,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有所领会,只有人类的泪腺,还具有表达和发泄感情的特殊功能。……毫无疑问,哭是生命的一种进化现象,或者说是进化了的一种生命。因此,哭比笑好”。一次对承诺的失信让作家内疚之余牢记住宋伯伯的一段话,“当你遭遇到了不幸,旁人出于同情,出于怜悯,出于友谊,出于道德,出于种种高尚的或不怎么高尚的原因,出于种种纯洁的或不怎么纯洁的理由,会伸出手来搀扶你一把,如果你把这种搀扶当做一种依赖,当做一种习惯,当做一种必然,当做一种幸运,当做一种不会改变的生存规律,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搀扶你的人不翼而飞,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人最终还是要凭籍自己的力量,走完漫长的人生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确确实实,路要靠自己走,别让人搀扶。”就是这样的话语让作家成年后在社会上处于逆境,感觉到前途渺茫,孤立无援时获取了面对困难的力量。作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受过委屈、经历贫穷、遭遇磨难,情绪低落时脑子里也曾闪过龌龊的念头,要不要用非常手段去报复那些让我受委屈的人,去摆脱贫穷,去战胜磨难。每当这个时候,我耳畔就会响起奶奶的声音:菩萨看得见的!我的脑海就会闪现我贴在观音菩萨眼睛上的小纸片不翼而飞的情景,于是,我的心就会惊悸而颤抖,就会放弃那些罪恶的企图。”像这样的领悟和感受在这些故事里俯拾皆是。作家的认真和坦诚让有的感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人性的剖析。读者能够从这些事件以及对事件的看法中了解到作家人品和人格力量的形成与显现,探查到作家最本质的精神与灵魂面貌。

关于爱,关于自信、关于自尊、关于勇敢、关于宽容、关于豁达、关于希望、关于仇恨、关于伤害……成长的种种际遇与思考都沉淀在这些故事里。拥有一份童年的宝贵馈赠,并能与自己的读者分享,对于作家而言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