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lomo摄影博客 |
分类: 透过镜头 |
据说LOMO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虽然从小就爱摆弄摄影,连洗照片的曝光箱都是与父亲一起自己动手做的,但是说实话,LOMO这个洋里洋气的词还是前年才听到的,而且至今还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涵义。
我一度以为LOMO就是指一种照片——就像这张(或这堆),是我拿女儿拍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弄成的,多少有些LOMO的味道吧!——我把它取名为“旅途”,既是实情,又试图传递出旅行时琐碎、疲惫、困倦、繁杂、茫然……等等感觉。
可是在心底里,我是看不惯LOMO“风格”的照片的。那多半是些“失败”或“彻底失败”的照片——失衡、变形、虚焦、暗角、紫边、曝光错误、杂乱无章、主题不清……举不胜举。凡摄影技术上的“大忌”或“小忌”,它们都会犯上一两样,或者全部!这就是LOMO给我的第一印象。
后来发现许多商家都在卖LOMO名义的商品,主要是LOMO相机什么的。一些有设计缺陷的器材。不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的,反正拍出来的东西都是怪胎,“主流”摄影人是不屑一顾的。
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伙人,星星点点地散落在世界各地,热衷着LOMO,就像崇拜Zippo或HAM(电台迷)一样,乐此不疲。而且,既然商家都愿意打着LOMO的旗号,说明这个群体还不算小呢。
这倒让人好奇了。不免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愿意加入LOMO一族?是否要把自己的数码单反扔到一边,买一架不讲光圈、不讲对焦、不讲构图的LOMO相机?
不过,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冲动。因为我发现,真正的LOMO其实和器材无关!
LOMO之所以为LOMO,是当初用“烂相机”加“烂技术”拍出来的“烂照片”被“广泛认同”所致。所以,照此逻辑关系,是先有LOMO再有“LOMO相机”的。那么,对于LOMO而言,相机一定是次要的、从属的。
我似乎开始慢慢接近LOMO了。当然,由于没有太多的体验,所以只能“猜度”。而正因为没有陷入太深,或许可以做一个清醒的旁观者。
- LOMO者必须融入环境,与周围的一切达成和谐,包括与被摄者之间,肯定是有交流的,而且程度不浅。
- LOMO拒绝“摆拍”,因为那是不自然的。不论是人,还是事物,都应该是原汁原味的。
- LOMO的强项是传情达意,却又不同于新闻图片的“讲故事”。LOMO更像是在“喃喃自语”,口齿不清,但闻者会意!
- LOMO与技术无关,甚至还有点对立的意思。照片的每一个像素都在透露着“随手拈来”、“此时此刻”的意思。
这样看来,LOMO的确是一种用“摄影”(如果还算是摄影的话)语言来表达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也许是一种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记录,是一种“过时不候”的情感宣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LOMO与博客有天然的相似之处。有感而发(拍)、不吐不快,自然而然,随心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