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目杂谈 |
女儿在做贺卡,说圣诞节要送给小学的老师,问她怎么就做一张?答曰,就送英语老师。哦,我明白了!她的逻辑是:英语老师——英语——英语国家——信上帝——过圣诞节。小丫头思路很清楚,我没有任何异议!
那么,这些小孩子——新新一代,自己如何过圣诞节呢?我们家不信耶酥基督,不会大动干戈来过圣诞。女儿小时候,到了圣诞节,我们会给她买一顶圣诞老人帽子戴戴,仅仅作为这个特定季节的玩具,小孩很喜欢。还买过一棵圣诞树,插上点会发光,很漂亮,正好作为装饰品,“一年一遇”地发光;我们也曾在袜子里塞上小礼物,圣诞夜放到孩子枕头边,第二天引起她一阵欢呼和狂喜,直到有一年她明白过来是爸爸妈妈搞的鬼,这个游戏就不再玩了。今年我还照样送她“圣诞礼物”,星巴克买的一罐糕点——我看中的是圆球状的罐子,很可爱。
所以,对于中国人,圣诞节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多了一个相互表达感情的机会、或理由,就像“情人节”可以过,“七夕”也照过不误,过两次,多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说,我们照样过我们的农历新年,对大部分人而言,圣诞节没什么概念,对小部分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而言,圣诞节就是“过购物瘾”的节日,没人会因此对春节“不屑一顾”了,损害了什么?在商家看来,“圣诞概念”就是商业机会,披红挂绿地,多卖出去好多东西,赚“莫老老”(杭州话,很多)的钱!对孩子而言,多一个向大人要礼物的机会。如此看来,“圣诞节”没什么不妥啊!
但还是有些人,不知道是有意喧哗、还是无意作秀、或无知呻吟,“借此机会”跳将出来,搞什么“抵制”!实在无聊透顶。而且动机可疑。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会这么脆弱的,也不需要这样来“维护”。西方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引进工作”是我们现在一直在做的。大家觉得有趣的东西,干吗要反对它?就像宗教信仰,人人可以自由选择,信佛陀、信上帝、信真主,或信自己,圣诞节,爱怎么过就怎么过,轮得到谁来“支持”或“反对”?
总有那么些杞人忧天的人,总忘不了上纲上线的套路。这样活着是不是太累了?动不动就拿“中国传统文化”说话,什么“遭到侵略”了、什么“行将消亡”了、什么“味道不纯”了,简直一派胡言!这些乱叫乱嚷的人,我敢肯定,一定没有穿棉袍长衫、而是西式服装,一定没用毛笔来写字、而是在键盘上打字,一定不会用农历和时辰来算日子、而是满口几月几号几点星期几的。那么他们自己是怎么“维护”中国文化的?!
兼容并蓄、博大精深——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圣诞节要过、元旦要过、春节更要过。这样的日子才过得丰富多彩。预祝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圣诞快乐、新年快乐、新春快乐!
前一篇:保持健康的“坐标系”
后一篇:桂花开了,又悄悄地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