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分析短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2011-09-27 20:26:42)
标签:
短时记忆数字呈现间隔遗忘教育 |
分类: 科学心理 |
对于短时记忆的遗忘, 主要有这么两种理论:
A.痕迹消退论
这一假说认为, 短时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 其强度就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导致自然衰退. 也可能是被某种目前还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所侵蚀.
B.干扰说
这一假说认为,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 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 N.C.Waugh和D.A.Norman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程序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 共16个. 最后一个数字是一个探测数字, 它出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 它在系列数字中已出现过一次, 被试一旦听到这一探测数字, 就把它在之前出现时紧跟其后的数字报告出来. 譬如, 呈现的数字系列是 5824617930428516*. 6是探测数字, 被试应说出"1". 从第五个位置上的 6 到最后的 6*, 中间间隔了 11 个数字, 呈现这 11 个数字所需的时间被称为间隔时间.
根据记忆痕迹消退说, 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时间的延长的减少.
根据干扰说, 保持的信息将随插入的数字的增加而减少.
为此, 诺尔曼等人采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
a.快速呈现, 每秒4个数字;
b.慢速呈现, 每秒1个数字.
两种呈现方式:
a.从6-6*间隔数字的数目保持不变,只改变呈现时间.
b.间隔时间保持不变, 改变间隔数字的数目.
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快速呈现还是慢速呈现, 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的数目增加而减少; 但在数目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不受数字呈现速度快慢的影响.
这一实验结果证明, 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的消退.
A.痕迹消退论
这一假说认为, 短时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 其强度就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导致自然衰退. 也可能是被某种目前还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所侵蚀.
B.干扰说
这一假说认为, 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 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 N.C.Waugh和D.A.Norman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程序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 共16个. 最后一个数字是一个探测数字, 它出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 它在系列数字中已出现过一次, 被试一旦听到这一探测数字, 就把它在之前出现时紧跟其后的数字报告出来. 譬如, 呈现的数字系列是 5824617930428516*. 6是探测数字, 被试应说出"1". 从第五个位置上的 6 到最后的 6*, 中间间隔了 11 个数字, 呈现这 11 个数字所需的时间被称为间隔时间.
根据记忆痕迹消退说, 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时间的延长的减少.
根据干扰说, 保持的信息将随插入的数字的增加而减少.
为此, 诺尔曼等人采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
a.快速呈现, 每秒4个数字;
b.慢速呈现, 每秒1个数字.
两种呈现方式:
a.从6-6*间隔数字的数目保持不变,只改变呈现时间.
b.间隔时间保持不变, 改变间隔数字的数目.
实验结果表明, 无论快速呈现还是慢速呈现, 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的数目增加而减少; 但在数目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不受数字呈现速度快慢的影响.
这一实验结果证明, 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的消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