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说史:香港的前世今生(一)

标签:
书痴小屋香港占中香港历史杂谈历史 |
分类: 书痴说史 |
书痴说史: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 10月9日晚表示,“占中”团体等公布新一轮不合作运动,双方原定10日的对话基础被动摇,不可能有建设性的会面,因此“无奈及失望地”决定暂不会面。因此香港的“占中”何时结束,不得而知。那么,香港的这场所谓的民主运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何是在香港地区发生如此大的骚乱?恐怕要想厘清这个问题,还得从香港的短暂的历史谈起。
香港在十九世紀的晚清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漁村。香港本身是一個非常小的島,面積只有78.4平方公里,人口稀少。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在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於是英國在中國的國土邊緣有了一塊立足之地,英國將香港建設為對華貿易的轉口港。從這個時候開始,香港作為轉口港的角色一百多年以來從未改變。
然而香港島實在太小了。1856年,英國與法國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再一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九龍半島的面積也不大,只有46.9平方公里,與南面的香港島隔海相望,最短的距離大約三公里。與九龍半島對望的香港島北岸是香港最繁榮的地方。香港島的北岸與九龍半島之間的廣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
香港島加九龍半島面积不足130平方公里,是不可能自給自足的,幅員太小了。於是英國在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又於1898年逼迫清政府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兩百多個小小島嶼,通稱為「新界」,為期99年。新界與大陸連接的陸地面積是747.2平方公里,加上233個離島,總面積達到975.2平方公里,占香港區域面積的88.6%,將近九成。至此,香港地区成了英国的殖民地,成了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那么香港回归中国的背后,又有哪些势力在博弈呢?过程又是如何?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又作出了什么样的承诺?与现在香港的乱局有没有关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