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永远的叛逆者》(二)

(2007-06-09 10:42:10)
标签:

庄子

故里

属国

生平事迹

著作分类

蒙人

漆园吏

年寿很高

鄙弃

自由精神

分类: 国学普及
 
 
                庄子的故里属国、生平事迹及著作分类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庄子的本传,说庄子名周,蒙人,也就是战国时代宋国的蒙地人(约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县一带),曾经作过蒙的漆园吏,一个管理漆园种植和漆器制作的地位很低的小吏,大约不久就去职了,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和楚威王同时,后人推断说他的生平大约在公元前368~268年前后,据说他的年寿很高。

 

    《史记》的本传说,楚威王曾经遣使聘庄子作他的宰相,被庄子拒绝了,有人列举了许多例子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是,它的真实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集中体现了庄子对于从政的看法。他对楚威王的使者说:价值千金的礼物,可算是重利了,公卿宰相,也可说是极为尊贵的位置了,可是你没见过郊庙祭祀时用来做牺牲的牛吗?精心养护,在祭祀的日子里身披锦绣进入大庙,摆放在神圣的祭台上的时刻,很神气吧?可惜它不能自由自在地作个野牛了。在这里,庄子把位极人臣的宰相同祭祀牲进行类比,极为刻薄地指出了高官厚禄真正的实质,道出了庄子对于从政者的轻蔑态度,也充分体现了他与时俗格格不入的独特的价值观。

 

    就一般的观点来看,拒不入仕的庄子是鄙弃荣华富贵的,有人据此说他清高,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庄子平生以织履一类的手工劳动维持生计,他的一生都是在极为贫寒的条件下度过的,他经常衣衫褴褛,有时甚至到了要借米下锅才能勉强度日的地步(《杂篇~外物》)。人处于这样极度的贫困之中,他的鄙弃荣华富贵是不能与衣食无忧的士大夫的清高脱俗相提并论的,对于不曾有过任何荣华富贵的庄子,如果我们一味地只是强调他的超俗,不仅是不现实的,也会为庄子招致“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非议。一贫如洗的庄子,他的对于荣华富贵的鄙弃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

 

    事实上,庄子所鄙弃的,也并非是荣华富贵本身,而是以牺牲自身的自由换取的荣华富贵,这是一个抉择的结果,并非是一个先入为主的前提,庄子所拒绝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牺牲自由的生命,所谓的“富贵于我如浮云”是离不开自由精神的前提的。只有在这样的层面上来理解庄子的拒绝和庄子的自由,才能真正体会到他的坚决彻底的叛逆精神的价值所在。否则,只是把庄子的拒绝出仕简单地目之为所谓的清高脱俗,未免辜负了庄子为了求得自由之身而不得不经受的现实的苦难,不可避免地会把他的逍遥仅仅当作一种诗意的浪漫情趣来欣赏玩味,从而忽略了逍遥的代价和逍遥本身所体现的叛逆精神,那也就等于在客观上否定了逍遥的价值。

 

    一部《庄子》,现存七万言,由郭象分成《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按一般通行的说法,《内篇》是庄子本人自作的论道之文,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学说,把“道”转化为了一种心灵的境界,继而提出了独特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外篇》是为杂说,可能是庄子弟子及后学所为,多记述事迹,佐证补充内篇所言的性命道德之说。《杂篇》则是原来归于外篇中的破碎、甚至荒诞、难以归类的篇章。不过,关于《庄子》的分类标准,学术界也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说法,还是暂且存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