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铁路改造合同的中止应给我们怎样启示
(2008-11-07 20:30: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著及其他 |
尼日利亚铁路改造合同的中止应给我们怎样启示
10月31日,尼日利亚政府宣布中止其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CCECC)所签署的、价值83亿美元的铁路改造合同。
这一消息的宣布距离当初签约恰好两年整。2006年10月31日,CCECC总经理林荣新和尼日利亚交通部副部长阿利尤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协议,由前者负责“设计、建设和维修”长达1315公里的、从几内亚湾沿岸的经济首都拉各斯直达北部商业重镇卡诺的铁路。
据拉各斯《独立日报》报道称,尼日利亚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项由前政府总统奥巴桑乔极力推进的合同“需要政府进行重新核查”,而当地评论则认为,政府更迭后,新政府对前任好大喜功的大兴土木“不感冒”,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尼日利亚石油收入减少,新政府寻隙收缩基建,也在情理之中。要知道这项83亿美元、为期5年的合同,仅仅是当初庞大的尼日利亚铁路改造计划的第一部分,按计划,尼日利亚将改造和新建总里程达8000公里的铁路网,包括2纵、5横的干线,为期20年。
2年前签署合同时,不论CCECC或尼日利亚政府均给予了高规格的宣传和对待,前者不但在国内媒体大事声张,而且牵头为尼方争取到1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专项贷款;后者则是前总统奥巴桑乔亲临签约仪式。2年后的解约,尼官方闪烁其词,态度冰冷,而CCECC的代表迟红兵(音译)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只透露,他们早在10月3日就收到由尼日利亚议会某委员会的、通告上述决定的信函。
此间评论还认为,CCECC在工程进度上的迟缓,是尼方感到不耐烦的又一因素。此前尼媒体就不断抱怨,两年时间过去,工程进度“十分不令人满意”,迟红兵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称“已经尽了努力且有所成就”,但并未透露进展细节,显然,工程进度上的问题的确存在。
非洲国家由于资金匮乏、管理松懈和贪腐横行,一些政府主导的重大工程,往往会出现因不按时付款而导致工期拖延的状况,此次工程,CCECC迄今仅获得2.5亿美元工程款,还不到总预算的一个零头;不仅如此,即使如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大国,其建筑材料等工程必需品也大量依赖进口,一旦多项工程同时铺开,部分原料的缺口将导致停工待料,而原料价格因供需缺口突然拉大而导致的暴涨,又必将造成建筑成本超预算,构成诸多问题。
尼日利亚理论上拥有遍及9个州、总里程达3505公里的铁路,但由于年久失修、管理混乱,真正能进行商业运营的,长期以来只有从经济首都拉各斯到邻近奥贡州依约科(Ijoko)市、长度约30公里的一段铁路,拉各斯-卡诺铁路穿越约鲁巴、豪萨两大族群聚居区和多个矛盾重重的联邦主体,不仅工程浩繁复杂,而且非技术因素颇多,加上尼日利亚贪腐横行,因此尽管该项目提出已近10年,却迟迟无人问津,直到CCECC高调接手。
CCECC在尼已扎根10年,接手如此大的项目,显然志在长远。今年2月,该公司副总经理陈晓星获得伊博族酋长荣衔,该公司仅今年年初就签订总金额达1.2亿美元的4个项目,包括尼东南部的阿夸伊博姆州19公里公路项目,北部包齐州32公里公路项目,和拉各斯地区奥科塔大桥项目二期、拉各斯地区阿勾路桥项目二期等,2006年签署铁路改造合同后该公司也曾表示,有意角逐第二期从东南部港口哈库特通往中部重镇乔斯的铁路兴建工程。
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工程已开始1年4个月,超过1/4的工期,能否按期交工,是否存在变数,理应心中有数,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显然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在非洲的政府工程中,出现类似情形并不罕见,对中国企业也非首次,2003年由重庆建工中标的阿尔及利亚住房部的安居房工程,就因类似原因,在今年上半年被收回重新发标。
非洲原本就是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的地区,全面评估可能遇到的各种变数和风险,避免犯不必要犯的错误,避免重复犯错,是每个在当地中资企业所应做到的。此外,有关方面也应加强信息搜集、反馈,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以免更多企业踵入险地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