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停火 以奥林匹克的名义

(2008-08-12 19:5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著及其他

        停火 以奥林匹克的名义

 

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手枪颁奖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获得铜牌的格鲁吉亚选手萨卢克瓦泽和获得银牌的俄罗斯选手帕杰琳娜,不顾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在领奖台上相互祝贺,热烈拥抱。

两位选手用真诚的语言告诉在场的记者和观众,她们渴望和平,憎恶战争,更不希望和平被某些政治家不负责任的行为所破坏。而在这两位选手向全世界展现对和平朴素向往的同时,在遥远的南奥赛梯,格鲁吉亚和俄罗斯自奥运开幕当天所爆发的武装冲突战火正炽,已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有大批难民流离失所。

众所周知,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源起,正是为了既满足人们通过强健体魄进行竞技、角力,追求荣誉和欢呼的愿望,又避免他们因这一愿望发动征服和战争,反应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在奥林匹克期间休战,成为约定俗成、神圣不可侵犯共识,任何违背者都将受到严惩和鄙夷,违反这一协议的斯巴达就曾遭到严厉的惩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同样与和平、反战密不可分,1993年10月25日,121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并宣布次年为“国际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年”,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在每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前后各一周以及奥运会期间实行休战,此后历届夏季、冬季奥运前夕,都会通过这一决议,迄今已是第八次。

自此以后,在奥林匹克运动期间休战,成为全世界广大爱好和平国家、民众的共识,这一共识曾让酣战中的萨拉热窝在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期间枪炮齐喑,曾令剑拔弩张的美国在长野冬奥会前被迫搁置轰炸伊拉克的念头,此次北京奥运前夕,大多数国家也同样保证遵循奥林匹克休战的精神,包括此次发生冲突的两国。

虽然,区区一个奥运会,短短一个多月的停火,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种子,但这种停火却能给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全世界民众带来一丝安慰,一丝曙光,正如联大第五十八届会议主席、圣卢西亚人朱利安.罗伯特.亨特所言,“尽管世界上的冲突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停止,但如果我们能够在这十六天内保持和平,那么也许——仅仅是也许,我们将永享和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南奥赛梯的冲突由来已久,矛盾盘根错节,这些都不是奥运停火所能解决的,但如果连庄严的奥林匹克休战都不能遵守,那么谁又能再相信,这块饱经忧患的土地还能看到和平与和解的曙光?如果连庄严的奥林匹克休战承诺都要违背,那又如何让战火中的当地各族民众相信,和平是可以期待的,安宁的生活是可以重现的?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北京,投向赛场上的竞技,当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公平竞争,在领奖台上共同为和平祝福之际,在遥远的南奥赛梯,战火正炽,连兵方酣,冲突各方都没有歇兵罢手之意,当地民众仍要饱受兵焚战祸之苦,此时此刻,他们和领奖台上的两位选手一样,渴望停火,渴望和平,渴望和全世界其它地方的民众一样,能有一片平安收看奥运转播的净土,能回到从前安宁的生活。

也许奥运休战并不能解决彼此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但至少是一种善意的互动,是和平解决的可贵而勇敢一步,如果连这一步都吝于跨出,那么和平将注定遥不可及,而这是领奖台上的两位选手、冲突各方的军民人等,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决不愿见及的。

停火吧,以奥林匹克的名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