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勤劳难道也有错?

(2008-03-22 18:41: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著及其他
 

勤劳难道也有错?

 

近来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对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感到非常愤怒。3月5日,当多伦多市政厅就“允许商店在法定假日内营业”一案展开讨论时,市议员Rob Ford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言论:“这些东方人像狗一样工作。为了工作,他们呕心沥血,不停的工作,连睡觉都在机器旁边。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我去过韩国的首尔,台湾的台北,日本的东京。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如此卖力工作的原因。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些东方人,他们会慢慢地取代(我们)。”

这番言论里将东方人比拟为狗,引起了亚裔、尤其华裔的愤怒,不少当地人也对此不以为然,市长苗大伟当即责令他道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议员一面坚持自己“没有恶意”,一面拒绝道歉。

对此不少华人愤愤不平,许多人开始征集签名,打算要求辱人议员公开道歉。

众所周知,亚裔、尤其华人在海外的勤劳、简朴,辛勤工作是出了名的,这一方面是民族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有更深刻的原因。

首先,亚裔和华人背井离乡,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不论社会地位、社交圈或生活水准,往往都比本地人有一定落差,生性自尊、好强的亚裔、华人常常会选择以更卖力的工作,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提高自己的地位,以换取本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其次,和西方人相比,东方民族尊老爱幼,家庭观念重,往往不仅要为自己打拼,还要为赡养老人、为子女的未来积攒资本,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得不付出比其他族裔更多的汗水和辛苦。

必须指出,这些勤劳的亚裔不偷不抢,合法劳动,本分做人,为当地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行为理应受到承认和尊重,如今竟被形容为“像狗一样的工作”,感到羞辱和愤怒,进而要求澄清,要求道歉,原本是完全正当合理的。

然而另一方面,那位Rob Ford拒绝道歉的理由十分滑稽: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在“称赞”东方人而非侮辱,事实上他说出那番言论,是为了说服议会投票允许商家365天每天营业,“否则就会被东方人抢走饭碗”,而“像狗一样工作”的亚裔只不过是为提高说服力而例举的论据而已。

事实上,近些年来,华人“因勤劳而被认为有错”的例子,在全世界都不胜枚举:在西班牙、意大利,都有当地制鞋工人抱怨,勤劳的中国人砸了他们的饭碗;在俄罗斯,由于担心华人因勤勉而坐大,莫斯科等地不但用法规限制、驱逐中国零售商,还一再禁止华人修建唐人街;在非洲许多地方,当地工人和工会屡屡抱怨,由于中国工人太过勤劳,导致在当地投资、施工的中资企业宁可劳民伤财、从国内雇人,也不愿聘用当地员工,给当地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亚裔、华裔由于语言、性格、习惯等多方面问题,往往喜欢和本族裔交往,而较少愿意主动和当地人打交道,有时候有些人不同程度存在着只扫自己门前雪、对社区、政治和公益关心不够的问题。这一方面缺乏了彼此沟通、交流,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另一方面也会让一些当地人滋长“你们是外人”的潜意识,产生更多的隔膜和沟通问题。

另一方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圈,其习惯和思维模式各有不同。如在许多国家里,劳逸结合、注重生活质量,远比没日没夜埋头苦干更受推崇和好评,在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宗教等关系,在周日或某些特殊日子,大多数商店都要关门打烊,在这时“勤劳苦干”不但不会得到夸奖,反倒会遭致反感。

此外,一些地方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下降,社会矛盾激化,亚裔、华人若只顾埋头苦干,不知交流沟通,也容易成为出气筒、替罪羊。

不同民族间的习惯、传统各有成因,各有千秋,原本谈不上孰优孰劣,但既然到了这一片天地,共处一个屋檐下,就应该多交流、多沟通,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而不是相互猜疑、相互抵触、相互抱怨,理解是误解的重点,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不仅海外华人应如此,中国和世界各国交往、相处时,不同样也应遵循这一道理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