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尚也需要个性和品味

(2007-11-13 22:48:29)
分类: 杂著及其他
 
时尚也需要个性和品味

有人说,时尚杂志是随着中产阶级的主流化和白领的普及而兴起的,姑不论对错,以时尚名人杂志为先锋,时尚流行、时尚地理和旅游休闲杂志为侧翼的时尚杂志大潮,初而席卷美英,继而横扫法国,最终被从默多克到黎智英、从《花花公子》到《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系列都市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带动起全球的巨澜。
中国自然不例外。如果说本世纪初,时尚杂志还是个很陌生的名词的话,如今它已占据了大都市大小杂志摊的半壁、乃至大半壁江山,不但《男人装》、《华夏地理》这样的时尚杂志成为都市白领手中、口中常见的点缀,宾馆大堂、茶馆或咖啡馆的书包架,甚至美发厅的等待处,都随处可见这类花花绿绿的铜版纸出版物。
也许是舶来流行、“空降”文化的缘故,这类刊物在许多方面模仿了国外的同类。一些杂志的名字意义含糊,如《米娜》、《瑞丽》、《鑫薇》,酷似法国那些同样起了些语焉不详名称的名流杂志(如《VOICI》);另一些则一望而似外国同类的“克隆”,如《男人装》之于《PLAYBOY》,《华夏地理》之于《美国地理杂志》,和国外同类一样,中国的时尚杂志也以名流轶事、小资情调、时尚流行等为主打,色调是轻松而略暧昧的,品味是快餐而略矜持的,甚至一些细节,如全彩全铜版纸的印刷、高出传统杂志一大截的定价,都和国外同类如出一辙。
存在即合理,时尚杂志的流行正如时尚本身的流行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挡不住、也无需去挡的。
但时尚也需要个性,需要品味。《男人装》不同于《ELLE》,《巴黎竞技画报》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国外的时尚杂志虽如过江之鲫,但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都有自己较鲜明的特色和受众,而中国的时尚杂志却大多是“广谱”的,什么流行追什么,最终在不停旋转中丧失了自我;虽然传统杂志不屑时尚杂志的流行化、快餐化,但快餐也讲究选料和烹饪,国外的“拍拍垃圾”、线人和写手虽富争议,敬业和快手却是公认的,相比之下,许多国内时尚杂志差距很大,甚至有些就是“剪刀浆糊派”,时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独创和个性的代名词,追逐潮流者,永远成为不了潮流本身。
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白领、小资,这些公认的时尚杂志受众在人口中的比重并不高,国情差异也很大,因此几乎每一本时尚杂志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相信许多人都对前几年这类杂志竞相随附各类五花八门“赠品”以招徕读者记忆犹新,这种趋势甚至迫使有关方面不得不专门发文禁止。如今一份时尚杂志售价在15-20元,按照行内的说法,这根本连印费都不够,却已经比传统杂志贵出20%-50%,为贴补成本,不得不塞进大量广告,甚至一本杂志、半本广告,对比国外,高价时尚杂志的广告比率有严格限制,而广告份量大的时尚杂志往往是免费发行的,这恐怕不仅仅是时尚杂志人的不成熟,而更是中国时尚杂志的不成熟,是中国时尚杂志土壤的不成熟。
时尚是需要个性和品味的,而个性和品味的温床,则是市场和社会的成长和变革。也许在将来,中国时尚杂志会独立撑开一片天,但至少在今天,它们从整体而言,注定只能是舶来时尚不算廉价的低仿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