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著及其他 |
深刻、严重和复杂的矛盾和积弊,绝非视而不见就能自动消失的
五名中国工人被绑架事件结束仅8天,又有9名为壳牌(SHELL)工作的中石化员工被武装分子劫持,同样在河流州,同样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
有关各方力图将这次事件形容为孤立的、偶发的、不具代表性的事件:绑匪身份尚未查明,他们尚未提出任何物质、非物质要求,等等等等。同在当地作业的其它跨国公司人士中有人将之归咎于中国公司保安工作疏漏,联邦政府一如既往地认定是“勒索赎金行为”,而这种说法得到英、法等多国媒体的随声附和。
事实真的如此么?
仅2006年一年,在两次中国工人被劫案发地、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就发生外国绑架案10起,被劫持人质达178名,所涉及公司既有韩国大宇建设等新来户,更有英荷壳牌、意大利埃尼(ENI SPA)等老牌跨国财团,案件过程几乎如出一辙:武装分子突袭劫持、语焉不详的周旋谈判,突如其来的人质获释,对事件的解释各方也如程序般雷打不动:联邦政府总是强调绑匪意在赎金,总是强调决不支付赎金,却也总是信心十足地保证人质一定会平安获释;受害的跨国财团总是强调绑匪意在勒索,总是吞吞吐吐地对交涉情况闪转腾挪;各国媒体也同样大兜圈子:以报道西非新闻见长的法新社和法国RFI电台对绑架背景惜墨如金,同样长于非洲报道的BBC干脆断言,“不断”在该地发生的绑架案,都是“武装分子为勒索大量赎金”而发动的。
事实真是如此么?
迄今为止的绑架案,能确定绑匪身份的几起,几乎都锁定在同一个名词——三角洲解放军(MEND)——上,即使另一些案件与该组织无关,也可断定是河流州当地部族所为。
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带石油产量、储量占尼日利亚总值90%强,与中东、北非等地不同,这里的油田散布在人烟稠密地带,油田的开发侵占了当地大量农田、村庄,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
当地聚居的是伊博族(IGBO)人,由于历史上曾发生过血腥的“比夫拉内战”,和以约鲁巴(YORUBA)人为主的联邦政府本有宿怨,如今在本族聚居区的石油开发非但未给他们带来利益,反倒让他们遭到损失,并感到巨大失落。三角洲解放军等组织的政治动机固很复杂,但他们能一而再、再而三发动绑架事件,其民意基础却正是上述现实问题的存在,他们的绑架行动之所以屡屡虎头蛇尾,也正因为其意在通过这类激烈行为,提请联邦政府和国际社会正视该地区、该民族重新分配石油收益的要求,和真正消除民族歧视的愿望,而主要不是单纯为了赎金,更绝非意在人质性命。
对此联邦政府心知肚明,否则他们绝不敢打人质无恙的保票;各跨国公司心知肚明,因为当地人士一直在向他们呼吁举行石油收益再分配谈判;BBC等媒体也决不是一无所知,因为尼日利亚错综复杂的部族矛盾,肇祸之萌,便正是英国殖民当局当年“分而制之”的后遗症。
然而各方都装傻充愣,仿佛把脑袋埋进沙堆的鸵鸟。意大利埃尼公司和其下属阿吉普(AGIP)公司是遭绑架次数最多、人数也最多的一家,他们在1月中旬仍反复强调这只是“个别赎金事件”,而事实上早在去年夏天他们已经和当地举行过几次破裂的石油收益再分配谈判;伊博、石油收益、民族矛盾,似乎都成为各方不约而同、讳莫如深的东西。
长期以来,三角洲石油开发的利润为西方跨国公司和有强烈政府背景的约鲁巴财团所分享,他们是现行收益分配原则的最大受益者,当然不愿将嘴里的肥肉吐出来与人分享,将普遍淡化为个别、复杂的民族、地区、利益矛盾简化为简单的勒赎事件,以避免国际上要求合理解决问题的压力,是再符合逻辑不过的选择。
然而如此深刻、严重和复杂的矛盾和积弊,绝非视而不见就能自动消失的,随着石油开发的深入和各方的继续缄默,矛盾只会愈益尖锐。
三角洲解放军等组织绑架的初衷在于暴露问题,提请关注,如果盖子一直被这样捂着,感到失望的他们势必会采取更激烈和“有效”的手法,届时人质安全很可能得不到保证。
必须指出,1967-1970年发生在这里的比夫拉内战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人间惨剧,其肇因之一,正是激化的民族、地区和利益矛盾。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如果各方不能及时正视问题,拿出勇气和诚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绑架案还会不断重演,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