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达姆:懦者居然成勇士

(2007-01-03 02:24:41)
分类: 杂著及其他

   萨达姆:懦者居然成勇士

 

萨达姆被绞死了,就在禁止杀生的宰羊节前夕,就在他即将年满70岁、新的一年已触手可及的刹那。

据报道他死的很勇敢:神态自若,甚至拒绝在被绞杀前带上头套;据说他死的很理性:临刑前他留下遗书,呼吁“诚实、公正与宽容”。

然而这个穷途末路的独裁者从来不是个勇敢的人:因为惧怕暗杀,他在台上时狡兔三窟,居无定所,甚至精心挑选了一大群替身;因为惧怕被打败,他在大兵压境时让无辜人质充当肉盾,丝毫想不起遗嘱里反复言及的“把侵略当局和其人民区别对待”;因为惧怕被捕获;他在下台后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抱有生的幻想,他在被发现时毫无反抗,任由摆布,在法庭上使劲浑身解数,推拖并施,抗诉不断,只为让自己的生命多延续一刻。美国中央情报局心理分析家波斯特对萨达姆心理的分析“他宁可战死也决不会选择逃亡”,其不准确的程度较诸该部门“伊拉克拥有杀伤性武器”的报告不遑多让:他没有战死,他逃亡了,上庭了,上诉了,他直到最后一刻才表露出的勇敢,不过是一个赌徒断绝一切生念后的破罐子破摔罢了。

这个色厉内荏的暴君也从来与诚实、公正和宽容丝毫不沾边:他刺杀过总理,清洗过大批异议分子,主动挑起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对国内反抗民众使用化学武器。他自幼被叔父教养长大,当权后却毫不留情地放逐了他;他依靠科威特等国的财力支撑了多年对伊朗战争,疮痍未复即反颜相啮;他对逃亡外国的女儿女婿信誓旦旦,许以不死,女婿刚一回国就遭其毒手。他对外纵横阖捭、不断变幻着同盟和敌人,对内实行铁腕暴政,让这个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文明古国的民众长期陷入战乱、暴力和苛政的阴影,他没有朋友,也不相信任何人,只要有助于巩固他的权力,他不惜和任何人握手,也决不会犹豫杀死任何人。他直到最后一刻才表露出的“理性与宽容”,不过是一只被拔去爪牙的豺狼无可奈何之余的故作姿态罢了。

他的双手沾满鲜血:伊朗人的、伊拉克人的、库尔德人的、什叶派的……按照可兰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古训,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伊拉克内外,有成千上万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杀死他一千遍,一万遍。

但“伊拉克特别法庭”对他的判决却足以引起争议:这个法庭只在萨达姆被绞死前最后一刻才拥有对这名死囚的监禁和管辖权,它背后的伊拉克政府疲软脆弱,对国内日益增长的暴力、对一触即发的分裂和内战束手无计,正如巴基斯坦宗教党派联合行动同盟领导人巴罗奇所称:“人们并不同情萨达姆·侯赛因,但也不认为他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不论是萨达姆的支持者或反对者都不会不这样想,把绞索套在萨达姆脖子上的不是这些伊拉克法官,而是他们背后的美国。

由于“情报门”的尴尬,战事的旷日持久,士兵的大量伤亡,中期选举的不利及国内反战情绪压力的高涨,布什政府面临对伊拉克政策改弦更张的压力,但他既不情愿、事实上也很难作出大的调整:抽身意味着认输,坚持又看不到曙光在即,在此情形下匆忙处死萨达姆,无非是想用一个简单而又有刺激性的轰动事件,为伊战做一个相对辉煌的阶段性小结,以便在诸般责难面前树一块挡箭牌,为自己和政府赢得一个喘息的时机。

由于自身的虚弱、松散和缺乏代表性,美国人一手扶植并寄予厚望的伊拉克“民主政府”对国内局势越来越缺乏掌控力和自信心,对他们而言,处死束手待毙的萨达姆,远比消除国内战患、整合分裂教派和地区、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或者消除民怨、改善民生等容易得多,杀人以立威,正符合他们急于在国内外树立权威和正统形象的需要和心理。

然而杀死萨达姆真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么?

相对萨达姆统治期间罄竹难书的罪责,杜杰勒镇的183条人命不啻九牛一毛,放过对其斑斑罪责的梳理、反省,却以这九牛一毛的罪责匆匆将其处决了事,对任何稍具理性头脑的人而言都是一个浅薄的笑话;萨达姆与“基地”无涉,跟伊拉克境内错综复杂的武装暴力派别中的大多数也毫无关系,甚至是曾经的死敌,他的死对这些势力毫无影响力。

不但如此,风烛残年的萨达姆自被捕至今,已体现出许多人性固有的弱点,他会胆怯,会失态,会为求生不惜一切,保留他的残生,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反思这一切,要远比将他匆匆吊死更有意义:死人是最勇敢的,因为他无可失去;死人也是最好的号召,因为他再不可能出乖露丑。虽然萨达姆在最后一刻声嘶力竭,但在内心里他并不想当烈士,否则他就不会上诉,然而他现在死了,他将很快成为许多极端势力口中的烈士、勇士和手中的旗帜,尽管这些势力中的许多,其实原本是萨达姆的死敌。

萨达姆这个懦者居然成为勇士,这要拜焦头烂额的美国和伊拉克现政府所赐:他们在乱局面前缺乏耐心,缺乏综合治理、应对的方略甚至勇气,进而匆忙给出了这个看似简单有效、实则后患无穷的答案。

可以负责任地说,美国政府和伊拉克现政府这两个更大懦者的怯懦和不思长远,给了萨达姆这个大势已去的懦者成为勇士、成为道德宣教者的最后一次机会。这一事件对伊拉克乃至全球局势的影响,也许10年,也许更长时间,人们才能真正看得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