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著及其他 |
一盆凉水 一贴醒药
台湾台北、高雄两地市长选举以台北国民党郝龙斌高票胜出、高雄民进党陈菊惊险翻盘而告终。
由于民进党近年来执政乏善可陈,陈水扁又深陷“国务机要费”和贪腐丑闻,此前民调不但蓝军大本营台北郝龙斌遥遥领先,在绿营票仓高雄,国民党候选人黄俊英同样走势看好,孰料选举结果出炉,非但高雄陈菊反败为胜,原本毫不被看好的台北谢长廷也获票52万多,比上届民进党候选人多出10多万,令许多观察家大跌眼镜。
一些人将蓝军此次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归咎于绿营频频祭出“特别费”、“贿选”之类盘外招,另一些人则指责马英九等人辅选不力。笔者以为,这些都并非主要原因。
台湾岛内素有“国民党不会选举,民进党不会执政”的口头禅,这次选举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国民党上自主席下至候选人,一味陶醉于陈水扁的低民意,在反贪腐、“红衫军”等问题上患得患失、优柔寡断,企图坐等民进党果子烂透自己掉下来,甚至发出“躺着选也能赢”的呓语,结果在对手突然祭出的杀招面前手足无措。
此番选战前,精于选举之道的陈水扁和民进党精心策划了“美国外公”陷阱,诱使国民党对陈的儿子、儿媳留美问题猛轰,而国民党竟不知是计,以为得到一个难得的话柄,果然坠入圈套,全不顾当年民进党曾以类似话题抨击自身,而自己当年一直以“下一代有选择国籍自由”相回应。结果选举前夕陈致中夫妇高调杀回,民进党声势大振,国民党等于自己亲手做了个大爆竹,让对手放得震天动地。
此番高雄选举,民进党从最初的“守护爱河活动”,中间陈水扁的悲情表演,林义雄的突然杀出,到最后“走路工事件”的关键一击,可谓招招见血,每一招都打在节骨眼上,民进党的确政绩不佳人气大跌,陈菊的潜在支持者也只有这么多,但这一系列目的性非常明确、有效的竞选招数,却让这原本有限的支持票数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反观国民党,虽然马英九以下大老兴师动众南下助选,却一味被动应战,或单纯抨击,自始至终缺乏亮色和重点,在较为理性的议员选举中尚能应付(议员选举国民党在两市均占优也说明了这一点),在更看重概念和人气的市长选举中就不免丢分了。
非但如此,此番选举中,优越意识过浓的国民党在协调与泛蓝盟友关系上处置屡屡失当,而民进党却再一次在危难关头抱成一团,选举关键时刻,一向以清廉见称、对陈水扁持批评态度的前主席林义雄突然站出来为陈菊助选,大长绿营士气,两相对比,得失一目了然。
此次选举的另一特点是选票趋于集中,亲民党、台联这两个一度实力不可小觑的蓝、绿二号政党此番双双惨败,宋楚瑜、苏进强两名党魁同时引咎辞职,即将开展的“单一选区两票制”改革将使弱势小党更难立足,这也许预示着台湾两党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此次选举过程变幻诡异,一波三折;结果犬牙参互,意外叠出。国民党和民进党互有得失:民进党虽熬过险关,但票仓高雄立法院多数席位的丧失却足以让他们感受到芒刺在背,民众支持率仍然低迷,08大选形势依然严峻,况且陈菊、林义雄都属党内改革派,他们的胜出,未必便是阿扁的福音;;国民党虽占据上风,但选前大优的棋局竟给下成如此难看的局面,也足以让他们出一身冷汗,“逆境选不好,顺境一样选不好”的闲话可以不去理会,但那种盲目的优势心态和拙劣的选举思路必须彻底反省:阿扁和民进党再烂,也决不会自己从宝座上掉下来。
也许这次选举的微妙而又略呈意外的结果,对于国民党、民进党,乃至关注台湾政坛的研究者、评论家而言,都不啻一盆凉水 一贴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