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散文随笔 |
喵喵西游记马里篇第十三 国家机密
如果说阿尔及利亚是法国殖民者在北非的心头肉,那么当年的马里殖民地便是他们在西非的宠儿了。为了更方便地运出非洲腹地丰富的矿产和资源,他们不惜泼出大笔金钱,大兴土木,从沿海港口达喀尔向内地的尼亚美修建一条在当年非洲长度首屈一指(5000多公里)的铁路,作为马里总督府所在地、又是拟议铁路的中枢的巴马科,也因此修建了一座规模恢弘、典型欧陆风格的火车站。可惜刚修到巴马科以东不到50公里的库里科洛,殖民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计划中的终点尼亚美成了另一个独立国家尼日尔的首都,第二年,马里本身又分裂成两国,铁路的起点达喀尔,以及马里全部的海岸线,都随着塞内加尔的独立建国,永远成为外国的财产,生不逢时的巴马科火车站,也因为烂尾工程固有的尴尬,和马、塞两国关系的日益冷淡,日复一日,不可避免地冷落衰败下去。
“不过,那仍然非洲最漂亮的火车站之一,比里昂的火车站还大还漂亮,”早在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班上年轻的法语教师、后来嫁给某驻马里外交官的漂亮女孩子接到情书后,就每每于课间,这样绘声绘色、一本正经地说道:“对了,是和里昂市的火车站比,可不是和巴黎那个里昂火车站比哦。”
“是么,老师,快快,给看看照片给看看照片!”
我们总是将信将疑着,伸手争抢着她手里大大的信封,她则一面紧攥着信封不放手,一面瞪着高度近视的大眼睛迷惘道:
“我、我也只是听他说,可一张照片也没看见过,奇怪啊。。。。。。”
十几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站在了巴马科火车站的对面。
虽然我没到过所有拥有铁路的非洲国家,但我确信,这的确是非洲最漂亮的火车站之一,恢弘的廊柱,精致的砖雕,把一座传统欧陆风格的高大候车大厅,轮廓鲜明地突兀在我的眼前。建筑正中顶部雕花钟楼上,巨大的指针懒洋洋地指在七点半的位置上,虽然实际的时间是下午两点五分,大钟之下,“达喀尔-尼亚美铁路公司大楼”这个不合时宜的名字,无可奈何地抱怨着那原本应该到来繁华的远逝。
十几二十年前的它,应该更让当年少见多怪的中国人惊叹不已罢?
我急忙举起相机,打算弥补这多年的遗憾。
“你在干什么!”
霹雳般一声大喝,我的相机险些儿坠到长满荒草的月台上,定睛看时,却见一条黑大汉,头戴软塌塌的土鳖黄大盖帽,身穿皱巴巴的土鳖黄制服,手执一根黑塑料棍,神态凛然地喝道:
“此处国家机密,只许看,不许拍!”
国家机密?可是这铁路虽然衰落,却并没有停运,车站虽然破败,却也并没有搬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天两三趟客车,四五百旅客,总还是有的,机密,密得起来么?
“这个,这个我反正也不懂,上面说是国家机密,就是国家机密了,”土鳖黄听完我的质询,困惑地挠挠脑袋,口里却毫不通融。
“通融么,通融是不允许的,不过,不过那个那个,对了,上面有规定,拍照应凭书面许可,该许可由铁路派出所核发,喏,就在铁路斜对面。”
派出所就在铁路斜对面,一个不知道亮不亮的信号灯边上。
“这个,他们那条规定只传达给了火车站,却没传达给我们,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张许可也没核发过,再说,上面也没给我们样本啊,”派出所里,一个年老的警察一面啜着茶,一面懒洋洋地说着,“这样罢,您写个书面申请,去贵国大使馆文化处盖个公章,随附护照复印件及两张免冠照片,我帮您递交到敝国新闻署试试看?”
免了罢,我只是想留念,不是想拍纪录片,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别说照片,就连邮票、明信片上,也寻不到半点这国家机密的踪影了。
“您不喝杯茶再走?要不,您直接去分局试试,分局就在。。。。。。”
派出所外,杂草丛生、锈迹斑斑的铁轨边,土鳖黄抱臂悬棍,严肃地站在几只野鸽之间:
“你刚才已经站在车站边上很久,为防国家机密泄露,根据规定,你的相机胶卷必须曝光!”
不由我分说,他劈手抢过相机,用一双蒲扇般的大手,不停地翻弄起来:
“胶卷,胶卷在哪儿。。。。。。”
他当然找不到胶卷,那本就是台数码相机。
“罢了,下不为例!”
他终于觉得索然无味,扔还相机,晃晃悠悠地踱远了。
“哈哈,陶,你不知道,这铁路还是法国人独资管理,你碰上的一套,都是从殖民时代就保留下来的,我们马里人早就见怪不怪,反正人也好,货也罢,现在也没什么人走他们那老爷铁路了。”
晚上,一个熟识的当地名人一面从电脑屏幕上欣赏着我抢拍下的几张国家机密照片,一面笑嘻嘻地解释着。
原来如此,马里独立已经25年了,可谁又能说,殖民者已经真的走远了呢?
如果说阿尔及利亚是法国殖民者在北非的心头肉,那么当年的马里殖民地便是他们在西非的宠儿了。为了更方便地运出非洲腹地丰富的矿产和资源,他们不惜泼出大笔金钱,大兴土木,从沿海港口达喀尔向内地的尼亚美修建一条在当年非洲长度首屈一指(5000多公里)的铁路,作为马里总督府所在地、又是拟议铁路的中枢的巴马科,也因此修建了一座规模恢弘、典型欧陆风格的火车站。可惜刚修到巴马科以东不到50公里的库里科洛,殖民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计划中的终点尼亚美成了另一个独立国家尼日尔的首都,第二年,马里本身又分裂成两国,铁路的起点达喀尔,以及马里全部的海岸线,都随着塞内加尔的独立建国,永远成为外国的财产,生不逢时的巴马科火车站,也因为烂尾工程固有的尴尬,和马、塞两国关系的日益冷淡,日复一日,不可避免地冷落衰败下去。
“不过,那仍然非洲最漂亮的火车站之一,比里昂的火车站还大还漂亮,”早在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班上年轻的法语教师、后来嫁给某驻马里外交官的漂亮女孩子接到情书后,就每每于课间,这样绘声绘色、一本正经地说道:“对了,是和里昂市的火车站比,可不是和巴黎那个里昂火车站比哦。”
“是么,老师,快快,给看看照片给看看照片!”
我们总是将信将疑着,伸手争抢着她手里大大的信封,她则一面紧攥着信封不放手,一面瞪着高度近视的大眼睛迷惘道:
“我、我也只是听他说,可一张照片也没看见过,奇怪啊。。。。。。”
十几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站在了巴马科火车站的对面。
虽然我没到过所有拥有铁路的非洲国家,但我确信,这的确是非洲最漂亮的火车站之一,恢弘的廊柱,精致的砖雕,把一座传统欧陆风格的高大候车大厅,轮廓鲜明地突兀在我的眼前。建筑正中顶部雕花钟楼上,巨大的指针懒洋洋地指在七点半的位置上,虽然实际的时间是下午两点五分,大钟之下,“达喀尔-尼亚美铁路公司大楼”这个不合时宜的名字,无可奈何地抱怨着那原本应该到来繁华的远逝。
十几二十年前的它,应该更让当年少见多怪的中国人惊叹不已罢?
我急忙举起相机,打算弥补这多年的遗憾。
“你在干什么!”
霹雳般一声大喝,我的相机险些儿坠到长满荒草的月台上,定睛看时,却见一条黑大汉,头戴软塌塌的土鳖黄大盖帽,身穿皱巴巴的土鳖黄制服,手执一根黑塑料棍,神态凛然地喝道:
“此处国家机密,只许看,不许拍!”
国家机密?可是这铁路虽然衰落,却并没有停运,车站虽然破败,却也并没有搬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天两三趟客车,四五百旅客,总还是有的,机密,密得起来么?
“这个,这个我反正也不懂,上面说是国家机密,就是国家机密了,”土鳖黄听完我的质询,困惑地挠挠脑袋,口里却毫不通融。
“通融么,通融是不允许的,不过,不过那个那个,对了,上面有规定,拍照应凭书面许可,该许可由铁路派出所核发,喏,就在铁路斜对面。”
派出所就在铁路斜对面,一个不知道亮不亮的信号灯边上。
“这个,他们那条规定只传达给了火车站,却没传达给我们,这么多年了,我们一张许可也没核发过,再说,上面也没给我们样本啊,”派出所里,一个年老的警察一面啜着茶,一面懒洋洋地说着,“这样罢,您写个书面申请,去贵国大使馆文化处盖个公章,随附护照复印件及两张免冠照片,我帮您递交到敝国新闻署试试看?”
免了罢,我只是想留念,不是想拍纪录片,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年,别说照片,就连邮票、明信片上,也寻不到半点这国家机密的踪影了。
“您不喝杯茶再走?要不,您直接去分局试试,分局就在。。。。。。”
派出所外,杂草丛生、锈迹斑斑的铁轨边,土鳖黄抱臂悬棍,严肃地站在几只野鸽之间:
“你刚才已经站在车站边上很久,为防国家机密泄露,根据规定,你的相机胶卷必须曝光!”
不由我分说,他劈手抢过相机,用一双蒲扇般的大手,不停地翻弄起来:
“胶卷,胶卷在哪儿。。。。。。”
他当然找不到胶卷,那本就是台数码相机。
“罢了,下不为例!”
他终于觉得索然无味,扔还相机,晃晃悠悠地踱远了。
“哈哈,陶,你不知道,这铁路还是法国人独资管理,你碰上的一套,都是从殖民时代就保留下来的,我们马里人早就见怪不怪,反正人也好,货也罢,现在也没什么人走他们那老爷铁路了。”
晚上,一个熟识的当地名人一面从电脑屏幕上欣赏着我抢拍下的几张国家机密照片,一面笑嘻嘻地解释着。
原来如此,马里独立已经25年了,可谁又能说,殖民者已经真的走远了呢?
前一篇:天国志之华翼伦徐少蘧列传
后一篇:喵喵西游记马里篇第十四 司机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