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秀全早期诗作真伪辨

(2006-03-07 02:16:28)
分类: 史论

洪秀全早期诗作真伪辨

洪秀全喜作诗,《天父诗》洋洋600多篇,姑不待言,其后期一日数诏,几乎全用七言诗句,写得好坏且不说,写作之勤,可算得前无古人。

这些中后期作品除个别外,大多晦涩生硬,不能卒读,“俱是天话,并无一句人话责人”,历来为识者所诟病。但一些目前流传下来的所谓洪秀全早期诗作,则往往受到学者重视并称许,影响也更大。

问题是,这些诗作都是洪秀全本人所作吗?

目前影响最大的几首,如被认为最有革命气概的两首: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和: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魔归地网,收残奸勼落天罗。

东南西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以及“潜龙”、“真日”等诗,和所谓起义前夕写的《起义诗》:

近世妖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上述这些被认为洪作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出处都是《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日》、和《洪仁玕自述》。按《洪秀全来历》系洪仁玕在香港时作的宣传手册;《太平天国起义记》系传教士韩山文利用洪仁玕所给资料写的书;《太平天日》经简又文、王庆成等先生考据,原名《天启履历》,系1862年洪仁玕在天京所写,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来源,竟都是洪仁玕一处。

我们发现,在洪仁玕到达天京前长达67年内,太平天国“汗牛充栋”的官书,包括专门搜罗洪等早期作品的《天命诏旨书》等中,都全然没有这几首诗的半点影子。按洪秀全早年作品中的文章,如《改邪归正》等的确有所散失,但诗词并非论文,记录背诵都不难,且《太平天国起义记》中相对不算重要的《戒烟诗》、和《起义诗》写作时间相近的《欢喜踊跃同向前诗》都被收录入《天命诏旨书》,而比这些更能反映所谓“真命天子”气象的上述诗作,如果真是洪秀全本人的手笔,断无其本人不记录,反倒远在广东香港的堂弟念念不忘,并在十多年后来到其治下后天王方才公开出版的道理。

也许有人认为上述诗作中称引古人并用了“皇”、“主”等太平天国避讳字,所以不录。但太平天国本有删书之传统,洪秀全早期的三篇《原道》,也大量引用儒家经典,后被多次修改,照旧出版并列入必读;况且杨秀清的《天情道理书》中诗句更是几乎篇篇称引古人,洪秀全本人也写过“岳飞五百破十万”并列入官书一直未改,足见一些避讳字的存在不足以成为某个作品无法出版的理由,况且太平天国晚期避讳远较早期烦琐,这些如果真是天王大作,断无1862年可印刷,1853年却不许出版的道理。

我们还可以从诗和作者风格本身来分析。

洪秀全诗作保留很多,其特点是用词夹雅夹俚且带方言字,说理较多而写实较少,喜用排比问句,多拗句和失沾失对,构句有时很特别,如“自古师巫邪术辈,素世贫穷天不扶;鬼人逐鬼终惹鬼,地狱门开纷道徒”(《原道救世歌》)、“黄金财宝是名头,为人修善不用愁;正人自有开天日,天堂享福万千秋”(《天父上帝言题皇诏》)、“真神能造山河海,任那妖魔一面来;天罗地网重围住,尔们兵将把心开。日夜巡逻严预备,运筹设策夜衔枚;岳飞五百破十万,何况妖魔灭绝该”(《天命诏旨书》)等等,和上述几首所谓洪秀全作品的风格宛如泾渭,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再看看洪仁玕的作品。

洪是好诗的,坐轮船要写,奉命出兵要专门出版诗集(《军次实录》),被俘将死,犹不忘讴歌吟咏,把诗句写进供词。其作品的特点是讲究格律沾对等,喜用豪语和典故,尤其好渲染天象气候,如“船帆如箭斗狂涛,风力相随志更豪;海作疆场波列阵,浪翻星月影麾旄。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狴貅走六鳌;日月凯旋欣奏绩,军声十万尚嘈嘈”,和其绝命诗:“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世间谁是英雄悲,徒使企予叹白头”。两相比较,洪仁玕诗作和前述作品风格十分吻合,且前作中“饮和”、“置酒”都是洪秀全所厌恶的(洪秀全讨厌饮酒,曾说“纵如好酒也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不信桀纣家天下,铁桶江山为酒亡”),而洪仁玕“是好喝酒的”、“无酒不能食饭”(台湾故宫博物院发现的幼主供词),这种正面描述酒的词句不应是洪秀全而应是洪仁玕才可能写出。

洪仁玕造作这些伪作时身在香港,其动机当然是为了神化洪秀全,宣传太平天国。在很大程度上,他成功了,至今尚有许多学者把那些诗句当作研究洪秀全早期思想演变的重要参照。

或以为洪仁玕未必敢这样明目张胆地造假,更不可能在造假后得到天王追认,其实不然,以“真日”为证,《太平天国起义记》中,洪仁玕说此诗是天王1846年所写,可到天京后他在《英杰归真》中却改口说写于洪尚不知天父天兄为何物的1843年,且首句成了“天下太平真日出”,显然,为达到神化洪秀全的目的,诗的词句、写作时间都是可以改的,那么为同样目的,诗的本身当然也可以炮制;再说,目不识丁的杨秀清也能堂而皇之地出版显然是枪手代劳的个人诗集,何况天王呢?

我们还需注意《王长次兄亲耳亲目共证福音书》。在这本由天王两个无能的文盲兄长编造、同样为了神化洪秀全的书中,洪秀全所吟“十全大吉诗”语句不通,颇多隐语而类字谜戏文,显然更似这二人而非通晓文墨的洪秀全手笔,足见不同人所编造的“天王诗作”,便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当然,作为参加过多次科举,又是客家人的洪秀全,其对诗词格律是熟悉的,他在《原道醒世训》收尾处题了一律:上帝原来是老亲,水源木本急寻真;量宽异国皆同国,心好天人亦世人。兽畜相残还不义,乡邻互杀断非仁;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风格宛然可辨,格律却大体不错,大抵其早期作品如《百正歌》等,由于接近人间烟火,颇通顺可读;后期独处深宫,以教主自居,作品便越来越颉屈聱牙了。

洪仁玕所记,也非尽是伪作,《戒烟诗》不消说,《六窠》一首,风格似也更近天王而非干王。我们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继续对洪仁玕转述的全部所谓天王诗坚信不疑,并不加分析地引作分析历史的依据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