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天使面对新时代——中国医疗队在非洲

(2006-02-24 02:21:11)
分类: 杂著及其他

老天使面对新时代——中国医疗队在非洲

 

19646月第一支中国医疗队抵达阿尔及利亚始,40年来,中国先后向非洲47个国家、地区累计派出15000人次医疗人员,共有43位队员因公殉职。

中国医疗队的出现,在政治上成功树立了其在非洲各国政府、民众中的友善形象,让原本空洞抽象的“中非友好”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起到了外交使团力所不及的宣传作用。同时,非洲各国经济文化落后,缺医少药,卫生状况欠佳,他们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所在国医疗部门的压力。在非洲民间,由中国医生接生而幸运存活的早产儿,被中国医疗队从死亡边缘拯救了生命的危重病人比比皆是,他们至今脱口而出的汉语问候,和对中国人由衷的亲近之情,正是对这些白衣天使们最好的褒奖。

然而,不能不看到,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存在,并非阳光一片。

由于独立伊始原有殖民医疗体系的瘫痪,当时中国医疗队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各界的一致欢迎。但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系的建立健全,其与日俱增的民族自尊心、彼此人种、语言、宗教等差异所造成的不便和误会、以及所在国医生们从自身前途考量而滋生的对中国同行排斥、嫉妒心理,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中国医疗队的工作状况。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医生的驻地和医疗点,就逐渐被所在各国不约而同地由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迁移,如在最早进驻医疗队的阿尔及利亚,一个设备先进、内外科俱全的医院被派驻沙漠腹地,而首都却只留下两名缺少必备药材的中医坐诊,甚至当年中国人在非洲一手创建的最大综合医院,如今也不见一名中国医生的踪影。在许多地方,中国医疗队都越来越乐于把自己封闭在独立的院落里,只派一两名医生轮流去黑人医院坐诊。

“当地同行并不相信我们,而且,黑人的卫生习惯差,有些手脚还不干净。”许多中国医生这样解释道。

于是中国医疗队越来越明显地和当地医疗系统脱节,变成主要为当地华侨华人服务的门诊部。如马里的卡蒂医疗队,就成了该国西部几千华人,和因与中国断交而撤回医疗队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布基纳法索等国华人华侨的首选医疗场所。

本意为非洲送医送药的中国医疗队逐渐成为华人门诊,这不能不说是个苦涩的笑话。事实上,大多数援非中国医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操守都是同行中的翘楚,但这些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年龄大,家庭牵累重,且由于国内医生收入的提高,原本诱人的援外待遇也失去了吸引力。加上医疗队是政府行为,两年一轮换,财务由使馆管理,看病与否,看多看少都一样,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本就存在的负面问题,更显得日益突出起来。

今天的非洲仍然缺医少药,但今天的中国医疗队却日益不适应当地的需要。事实上,当地所需要的,是像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人史怀哲医生那样,志愿忍受困苦和清贫,倾心融入当地社会和人群的白衣天使。这样的人,在广大援非中国医生中并不少见,但浓重官方色彩的医疗队管理体制,任务摊牌性质的人员选拔,雷打不动的两年轮换和语言、宗教、习俗方面能力的缺乏,都日益明显地制约着中国医生们,使他们难以充分自己的作用。

至今,仍有35队、860余人,活跃在非洲34个国家的94个医疗点上,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但同时,也的确到了认真检讨现行的医疗队排遣和管理制度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