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最后一天,去看了这部据说是票房超级好的影片。在去影院的路上,还与同事密谋着偷偷去看《叶问》的,但临了影院里只有一个厅放映《叶问》,并只剩最后一张票,有点被逼良为娼般地进了《非诚勿扰》的放映厅。
电影一如既往地可乐,在影厅挺畅快地开怀大笑二个小时,然后笑过之后,今天再回想一下,发现已经记不得有什么了。
这些台词,要是换了个人说出来,可能一点都不好笑,这些情节仔细推敲下去,有的还真是非常不靠谱,这个故事,除了那个征婚启事还比较有色彩,其余的好像乏善可陈。然而葛优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形象,特殊的口齿,说着这些为他度身定制的词儿,给人的轻松感觉也是特殊而无法替代的。
如果硬说这是冯小刚的成功的话,那就是冯小刚成功地逮着了葛优。细细想来,每当我们哈哈大笑时,多是因为葛优演的那个平凡小人物,说了做了我们看电影的平凡小人物想说没趣说,想做没处做的。
葛优一如他扮演的角色,长得很对不起观众,但厚道老实,没有什么出人头地的欲望,用世上最安全最不会伤害别人的方式---油嘴滑舌地自嘲,来安慰自己,躲避纷争,化解各种难题,给自己一个不太坏的交代。他其实就是人堆里最受欢迎的一类人,最没有威胁、最没有攻击欲望,当别人真遇上倒霉事时,还能伸出虽不太有力但总能管用的手去搀扶一把。
大过年的,谁也不想有事没事地老见到那些平时就想躲着走的”刺儿头”,那些一碰就着火的“吵架精”,那些阴森着脸的“哭作猫”。冯小刚就推着葛优适时地来与大家见个面,说些不着边际的玩笑话,讲个真真假假的破故事,冯小刚的野心必须有葛优这个老好人来遮掩一下,润滑一下,一切才会变得像那么回事,票房意味着对胃口,葛优就是老百姓过年前的开胃菜。
如果换了冯导亲自出来演绎,那他老人家急吼拉吼的腔调,把心怀鬼胎的计谋都暴露在脸上,会让观众感觉被欺负被算计。正如冯导说的,弄这类玩艺他已经不担心,这是他的强项,让你笑你不敢不笑,前两年拍〈夜宴〉和〈集结号〉欠下广告商的人情,人家也要一股脑儿地结清。坐在影院柔软的靠背椅上,冯导用锋利的颧骨和藐视一切的目光告诉你这些幕后,笑得出来才是白痴。
现在正好,葛优裸露着淳朴的光头出场,傻呵呵地一副仿佛世上只有他才会上当的模样,大家自然放松了革命警惕,心也甘情也愿地掏出银子,去端这碗开胃菜。
所以冯小刚策划着让葛优这厮划着草船来向大家借过年的银两,真不错,天下比这更合适的配契还真挑不出第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