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扶桑旸谷
扶桑旸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2
  • 关注人气:2,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秦岭行(八)

(2014-08-17 14:51:04)
标签:

佛坪

秦岭

天然庇护所

分类: 游记

凉风垭看秦岭

      关注秦岭大熊猫的人,没有不知道佛坪的。佛坪大熊猫数量多,占秦岭熊猫种群总数的四成以上;密度大,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0.45平方公里就有1只熊猫;极为罕见的棕色大熊猫就出自佛坪。如果想碰运气在野外看到大熊猫,佛坪是个最理想的地方。

      土生土长的佛坪人雍严格,是从一个护林员成长为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的。能在他的引导下参观佛坪自然保护区,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

      雍老师说,走,要了解秦岭,去凉风垭登南塔!

      从佛坪县城出发到凉风垭,要走40公里山路。

      吉普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我们一路观赏着初夏的山中美景,来到保护区大门口。这个石头大门设计得殊为别致,像一对熊猫的大眼睛,进出保护区的人,都要从这个大眼睛里通过。门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刻写着“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佛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行大字,原来,佛坪与珠穆朗玛峰一道,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6月秦岭行(八)
6月秦岭行(八)
“熊猫眼”

      佛坪保护区也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我们看到大门里有几间房子,房前立着一些制作中的木牌,上面写着“蒸笼场”、“骡马店”等字样,显然,这是为将来进山的游客指路的。雍老师告诉我们,从这里顺东河而下有一条废山道,是历史上傥骆古道的一个分支,当年这里曾经繁荣一时。至今,沿途可看到一连串的村落街道遗址,在海拔1800米左右,房屋残基鳞次栉比,长达数里。其中最兴盛的要属蒸笼作坊和骡马店了。山中有大量的桦树和杨树可作蒸笼的原料,当地制作的蒸笼质量上乘,远近闻名,各种贸易商旅也在这里落脚。据当地老人回忆,清道光年间这里还很兴盛,以后,由于灾荒和土匪为害,才渐渐败落下来。昔日的村镇空无一人,废弃的房基上重又生长树木,经过六七十年,许多松树和冷杉已粗逾径尺,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也绵延成片,重新成为大熊猫的优良栖息地。

曾在这里做研究的潘文石教授,将海拔1350m划为森林生态与人类活动的“等高线”。也就是说,由于气候等原因,山区的农业开发被限制在1350m的等高线以下,因此等高线之上宽广的中、高山地区,便成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得以存身的地方。

与长青相比,佛坪大山中的植被更加高大茂密,物种更丰富,保留着原始野性。雍老师说,这是因为佛坪的山没经过大规模破坏性的砍伐,不像长青那里,90年代初、中期几乎伐光了,现在都是20年的次生林。是的,我们在山中行走,经常能看到上百年、几百年的粗大树木。这些老树像白发苍苍的历史老人,护佑着山林,护佑着野生动物。

      雍老师边带我们爬山,边讲了一个“抵制日本落叶松”的故事。

      那是2004年3月,正在三官庙研究大熊猫的雍老师,听说当地搞退耕还林,让村民种植速生的日本落叶松,不由得心急如焚。

      日本落叶松是外来物种。它树冠大,遮阴性强;叶针富含油脂,落入地面不易腐烂。年复一年,积存越来越厚,会使树下其他植物失去光照,不能有效吸收养分和水分而逐渐灭绝。再加上它自身繁殖能力强,树种会通过风、鸟类排泄等多种渠道迅速传播。可以想象落叶松成林后,将使原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类将一片片消失。

      为了避免这场生态灾难,雍严格和他的同事对三官庙等三个村的村民和村组干部反复讲解落叶松的害处,请求他们不要栽植。同时,他们向保护区管理局领导汇报,与县乡政府领导协商;申请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购买经济林木山茱萸树苗发给村民,还支持当地村民发展养蜂。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就不去种日本落叶松了。

      听到这里,我们长舒了一口气。在长青山中,我们确实看到一些成片的日本落叶松,不过十几年就长得很高,有的不知为何,东倒西歪地倒伏着。

6月秦岭行(八)
倒伏的日本落叶松

6月秦岭行(八)
凉风垭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海拔2060米的凉风垭。凉风垭是保护区大山中的一道垭口,矗立着一座高高的铁塔。雍老师说,它叫南塔,是看秦岭全貌最好的地方。我们跟着他一级级登上台阶,来到观景平台。

      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重峦叠嶂,就那么一重复一重地伸展开去。南塔上视野开阔,转个三百六十度,满眼都是轻雾笼罩下望不到边际的群山。

      “看,我们视野里,基本就是整个的秦岭”,雍老师向西北方指着:“那道很长的,平坦的山梁,就叫跑马梁。”

      雍老师给我们讲:秦岭也叫终南山,因它的主脉横贯陕西(古秦地)南部,故称秦岭。秦岭是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也是南北气候的重要分界线。它山势雄伟,自东向西逐渐升高,从2000到30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

6月秦岭行(八)
6月秦岭行(八)
跑马梁

      秦岭横亘东西,分隔南北,成为半干燥气候区和湿润气候区的分界线。海拔3300~3500m,长达45公里的跑马梁,是秦岭主脊最高的地段,它们成为一道天然屏障,阻挡着北方寒流的南侵。

      也就是说,北方的寒流被北坡的陡壁所阻,很难侵袭南坡;南坡地势渐趋平缓,东南季风容易顺着斜坡和河谷侵入山腹,因此雨量充沛,温暖湿润。这种山地寒温带气候,很适宜动植物生长繁衍。

      怪不得我们在秦岭,直觉得与四川盆地的地貌、气候十分相像,原来这里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说起动物,在世界陆生动物地理区划中,秦岭又恰好处在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分界线上,其中古北界:中欧洲—欧洲西伯利亚种由北方向南分布至秦岭;东北—中国种类由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地区经华北到达;中亚种类由西北方向经新疆甘肃延伸而来;青藏种类由西南方向的青海一带侵入;东洋界类型的中国—缅甸种类由南方向北方分布。因此,秦岭山脉为东南西北各路动物荟萃之地。

      对这么专业的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但我明白了一点: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秦岭南坡成为了大熊猫和诸多各类野生动物的天然庇护所。

6月秦岭行(八)
老少动物科学工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