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
(2010-10-05 05:40:59)
标签:
日本义工仁爱之家自行车旅行露宿太平洋沿岸单人74天杂谈 |
分类: 日本环太平洋骑行 |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与栗决定第二天去仁爱之家做半天的义工。日本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针对贫穷、儿童,饥饿等类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并不多,所以有仁爱之家的分支机构且就在九州的别府我感到有点吃惊。我和栗就是在仁爱之家结识的,此行一别也不知何时方可再见,能够到仁爱之家一起再重温印度共事的时光,也是件不错的事。
第二天早上我送别了要上班的亮二和雅明,栗把我的自行车又一次扛上车,我们一起来到了仁爱之家。这里不像我们共事的印度分支机构,里面既没有无家可归的病人,也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这个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住在附近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男女老少都有,或因生活或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患上精神病。据说一周也就一两天需要义工为他们在仁爱之家的聚会做做饭而已,于是我们的工作就是做饭。
栗的母亲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周都会来仁爱之家当义工,第二天我们就在她的指挥下切切菜、洗洗碗,和其他的日本义工、国外的修女忙成一片,有说有笑。又一次用英文和修女聊天,感觉似乎又回到了间隔年的时光。人的一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便会将其放在心底,永不忘却,间隔年可能就是这样的一段经历吧。
这里的仁爱之家不像印度,可能因为义工自己带上午餐的食材所以也向义工提供膳食,也就是义工自己做的饭。午饭时间一到,义工和聚会的病人分开不同的房间用餐。正常来说,一天的工作到此也就结束了。可是用完餐不久,修女就找上我来,介于我不大会日语,他们提议我给聚会的老人唱首中文歌,说我是今天这里的特别客人。
我参加了他们的聚会,栗就在休息室休息。午后的聚会,有唱歌、跳舞、游戏,甚至还有病人自编自导的小品。这群精神病的患者们在这个时候多么地正常,可爱。
我最终为大家唱了一首《北国之春》,那是来自日本的歌曲,在中国也颇有人气。我在一位香港的修女的介绍下和大家聊天,最后唱歌的时候,我用中文,病人们用日文,一起把歌唱完。那天的聚会也以我的歌作为结尾。
和栗离开之前,修女来向我道谢,说病人们今天因为我的到来很开心,我听了很高兴。想起在仁爱之家德兰修女说过的话:上帝没有要求我成功但要求我真诚。
我想我的做的饭一定不够美味,唱的歌也一定不够动听,而且还有很多的事情我都不会做得好,但这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用真诚的心来做事情,别人都能感受到,精神病人也一样。
发达的日本物质生活并不贫乏,但社会的高节奏和压力却令其自杀率高居不下。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质享受,我们需要的只是心灵的平安,至少从这群病人当中我能感受到这个。
我最 近在玩新浪微博,很 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 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i/146249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