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夏商卷(15):洹北和殷墟,究竟是一处还是两处都邑
标签:
殷墟遗址群洹北商城中商文化夏商卷中国考古学杂谈 |
分类: 围观学界 |
有网友跟帖提及2006年发表的拙文《都邑变迁与商代考古学的阶段划分》,到目前为止,本人观点未变。关于中商文化问题,其他学者论述更详者,尽可能引用之。至于文中关于殷墟遗址群的学术史分析,关涉商代考古学的阶段划分,且尚无人深论,因而不遑他让,这里再略作阐发。
殷墟遗址规模巨大,包含了众多的遗址,称为殷墟遗址群更为确切。其作为都城应始于洹北商城时期,由洹北向洹南的转移是都邑内活动重心的变化。无论从遗物演变还是聚落分布上看,洹北商城期遗存都应属于商代后期殷墟文化的初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洹河北岸王陵区东北的郭王度、花园庄、韩王度一带即发现有商代遗迹,三家庄、董王度等地发现了出有铜器等遗物的商代窖藏和墓葬。80年代后期发掘者把小屯与三家庄发现的年代稍早的墓葬定为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偏早阶段,已正式将近年被称为“洹北花园庄期”或“洹北商城阶段”的遗存纳入殷墟文化的范畴。80年代末成书的《殷墟的发现与研究》,更明确指出殷墟遗址群的范围时已囊括三家庄一带(即洹北商城西北部——引者注),而“该遗址的发现为了解殷墟早期的范围提供了新线索”。
90年代中期,发掘者明确提出原划定的殷墟遗址群的“保护范围划小了”,“从目前的发现情况看,殷墟的……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杨锡璋、刘一曼:《1980年以来殷墟发掘的主要收获》,《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显然认为后来发现的洹北商城一带均属殷墟遗址的范围。即使现在看来,上述结论的得出也是有充分的考古学依据,反映了遗存的实际存在状况的。
然而,不知何故,新世纪以来发表的殷墟遗址群平面图仍采用24平方公里的原保护区范围,把20世纪80~90年代既已被划入遗址群范围的三家庄和洹北花园庄一带排除在殷墟遗址群之外,认为洹北商城“西南方紧邻原殷墟保护区,且略有交错”,“与举世闻名的殷墟遗址略有重叠”(《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的勘察与试掘》,《考古》2003年第5期;《夏商卷》276、285、295页)。

看来,发现与发掘者也同意洹北商城并不是位于殷墟遗址群的东北方,而是位于殷墟遗址群内的东北部。但前述洹北商城和殷墟并列重叠的平面图仍在使用,由于不符合迄今已知的殷墟遗址群布局的实际状况,显然仍起着误导的作用。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如此处理是否是为了与“中商文化”的提法相表里?抑或为了强调洹北商城新发现的重要性?
依据现有资料,我们对殷墟遗存群的演变过程可以作如下大致的推断。就遗址群的总体分布看,殷墟从建都伊始就是跨洹河两岸的,其内部格局在殷墟文化的不同阶段有所变化。建都初期,其城市重心在洹北。出于目前尚不知道的原因,城垣尚未建成投入使用,都城的重心即移至了洹南,而王陵仍安排于地势较高的洹北。至此,殷墟都城进入了以洹南小屯宫殿宗庙区和洹北西北冈王陵区为中心的阶段。
要之,随着以郑州商城及其郊外的重要遗存小双桥遗址为典型代表的二里冈文化的衰落,以洹北商城为中心的洹河两岸一带作为商王朝的都邑崛起于豫北,殷墟遗址群开始走向繁荣,“殷墟文化”也自此发端,成为商代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洹北商城时期应属于殷墟文化的初期阶段。洹北商城的出现,表明商王朝的政治中心由郑洛地区北移至豫北冀南地区,洹河流域一跃成为商王朝的核心区域;在考古学文化上,源自郑洛地区的二里冈文化演变为殷墟文化。它的出现可以作为商代前、后期两大发展阶段的分界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