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夏商卷(7):二里头的轮廓与面积

(2010-09-15 22:03:14)
标签:

二里头遗址

夏商卷

中国考古学

学术史

杂谈

分类: 围观学界

《夏商卷》曰:

二里头遗址“大约南北长22.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1]。分为12个发掘区。因工作的局限,上述范围未必是二里头遗址的全部”62-63页)

[1]一说二里头遗址“现知面积为9平方公里”或其范围为“东西南北各约3公里”,见郑光:《二里头陶器文化论略》,《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23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调查材料首次公布,至1999年的40年间,有关遗址规模与面积的说法不一。据我们的统计,共有7种之多,1.5平方公里至9平方公里不等,遗址现存状况及其成因也不甚清楚。

由于数十年来的工作重心集中于对文化面貌和文化分期的探究,以及重要遗迹的揭露,对包括遗址范围、面积在内的聚落结构和布局的认识,基本上处于推测状态。

遗址的第一张平面示意图,发表于遗址发现后10余年的1975年: 

 品读夏商卷(7):二里头的轮廓与面积



20年后的1995年发表的遗址平面图,仍是示意图:

 品读夏商卷(7):二里头的轮廓与面积



1999年,《偃师二里头(1959-1978)》报告正式出版,其中的遗址平面图为1970年代测绘的旧图,并不包括1995年图示的10-12区。

 品读夏商卷(7):二里头的轮廓与面积



《夏商卷》第二章《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一节给出的遗址平面图(62页),仍然没有遗址边缘线,且西边三个新开的工作区的西限又较1995年图向东缩进,与《偃师二里头》报告不完整的平面图相近。

品读夏商卷(7):二里头的轮廓与面积

 

1999年秋至2000年春,我们首先对整个遗址上各种现代建筑物的占地情况进行系统摸底,做了全面测绘在此基础上,首次对遗址边缘地区及其外围进行了系统钻探,在平面图上标出了遗址的轮廓线。

钻探与勘察结果表明,现存遗址范围北至洛河滩(北纬34°4223″),东缘大致在圪垱头村东一线(东经112°4155″),南到四角楼村南(北纬34°4110″),西抵北许村(东经112°4016″)。遗址略呈西北-东南向,东西最长约2400,南北最宽约1900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也即3平方公里左右许宏、陈国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考古》2004年第11)。

 

品读夏商卷(7):二里头的轮廓与面积



既往在未进行系统钻探的情况下估算遗址面积,多以地表陶片散布范围之最大径相乘,而非实际的现存面积。且在陶寺遗址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情况下,多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里头应比陶寺略“高大”一筹。因此所估数值也往往偏大。

在聚落考古的理念下,经年发掘的大遗址的面积、范围及其成因的信息得以不断精确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