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观牛河梁“女神庙”(1)

(2010-05-25 16:29:58)
标签:

女神庙

牛河梁遗址

残块

泥塑

辽宁

考古

苏秉琦

杂谈

分类: 围观考古现场

问学考古之后,最接受不了的一个遗迹定名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牛河梁遗址“女神庙”。

简报最初发表于1986年,题目即冠以“女神庙”的字样。在极其讲究客观平实的考古界,这种高度定性和口语化的词汇进入正式的考古报告,颇不同寻常(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

 

围观牛河梁“女神庙”(1)

 

简报题目中“女神庙”三字加了引号,表示属代称或相对不确定?无论如何,这一提法与考古学界惯常的用例有一定的距离,让人耳目一新。想到前一年(1985年)夏鼐先生去世,“女神庙”大致可以看作是振奋人心的苏秉琦时代的号角了。

查这一词汇更早的用例,可以上溯到1984年,即“女神庙”发现的翌年。苏公在为东山嘴遗址座谈会(1983年,辽宁朝阳、喀左)所写《我的几点补充意见》中,提及“牛河梁女神庙遗址”。这一不加引号的词汇,应是最早的出处(俞伟超、严文明等:座谈东山嘴遗址》,《文物》1984年第11)。

是“女神”吗?什么样的史前建筑可称为“庙”,又如何证明呢?人们应该有种种的疑虑。但由于这一提法出自德高望重的苏公,所以考古界乃至全国人民也就没有质疑的余地了。

 

围观牛河梁“女神庙”(1)



但仍有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志敏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不以为然:

19869月,作者有幸参观过发掘现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是女神庙的结构问题。据当时目睹的印象,狭长的坑口已然揭露,在一侧的局部遗有小范围的解剖坑。据发掘简报:庙由一个多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总长18.4、东西残长最宽6.9。从发表的平面图上也可以看出,经过清理的只是一部分。同时泥塑的残块也没有规律地散落在地面上,有关女神庙的建筑结构和泥塑的具体分布,都还不十分明确。至少表明女神庙遗迹还没有全部被揭露,所谓女神庙有主室和侧室,泥塑残块证明有体魄硕大的主神和众星捧月的诸神《光明日报》1986725日一版)的结论,还难以得到证实。正像最近所报道的那样:女神庙位于主梁顶部,至今未作全面发掘郭大顺:《牛河梁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103页,文物出版社,1999)。如此重要的遗址竟被搁置了近20年,未免令人困惑不解。

安志敏:《关于牛河梁遗址的重新认识——非单一的文化遗存以及“文明的曙光”之商榷》,《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1

从考古学层面看,这一遗迹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