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外行眼中的“曹操墓”
(2010-01-14 08:31:15)
标签:
业内学界中国考古学公众假说曹操墓专家外行杂谈 |
分类: 围观考古现场 |
作为业内人士,在公众眼里,我是专家。在考古圈内,用不着权威或顶级专家评判,即便新入行的学生,也知道业内各有专攻,搞先秦考古的对于汉魏考古来说就是外行。这个用不着谦虚。
业内外行,这样的自我定位让我感到还会有些独到的视角。
作为外行,我对公众秉持常识提出的疑问持高度的理解和支持态度。只要是确凿的结论,就应当经受住各方面的质疑和验证。
作为业内人士,我又略知学界的分析推导“常识”。
我知道,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严谨到近乎刻板的考古界的自律传统和“行规”。有七分材料你说到十分,把“(很)可能”说到“肯定”,说到是“非××莫属”这样的唯一解,剩下那三分就只能叫推论和假说,那三分也肯定不能成为共识。争论会持续下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这就是学术。
想起了同样位于邺城郊外的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1987-1989年发掘。那是一个“诚信”还没有被质疑的时代。历十余年的整理研究后,正式出版了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
正如“曹操墓”的发掘主持人潘队长在昨天的“中国考古学论坛”上提及的那样,这座墓被学界普遍认定为北齐皇帝高洋墓。但由于墓中没有出土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确切的文字材料,发掘报告的定名仍是质朴的《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结语中罗列了关于墓主人身份的几种可能,提出了发掘者的推断意见。
这就是典型的考古人的做法,它注定遭遇不到学界和公众的质疑。
又想起了夏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