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假说”之四:200年之差的文献纪年
(2009-12-08 10:01:15)
标签:
二里头遗址假说夏文化考古学文化商王朝文化杂谈 |
分类: 我看学科学说 |
文献纪年的不确定性,似不必多谈。
让我们从后往前推。先看看西周王朝的始年,也就是著名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确切年代”吧!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统计,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推算,形成了至少44种结论。最早的是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是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112年。
那么再往前推算,商王朝的第一代君王商汤起兵灭掉夏桀,以及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王朝,都是在哪一年呢?各种文献说法不一。比如商王朝的存在时间,有的说458年,有的说496年,也有说500多年、600多年的,最长的是629年。又如夏王朝的存在时间,有的说431年或432年,有的说471年或472年。由于采用不同的说法,从西周初年开始的计算累计误差,各种结果相差就超过200年。
你信哪一种吧?这是最能体现“双百”方针的一个领域,你可以随便选一种来“坚持”。
最简单的“拿来主义”,就是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表(主要依古本《竹书纪年》),这是大规模施行学术上的民主集中制*得来的结论,因而值得珍视。
(* “坚持重大科学问题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应尽量达成一致意见。如有异议,允许保留,不必强求一致,以多数通过为准。” ——《名家讲演录:超越疑古 走出迷茫——呼唤夏商周断代工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
夏
商前期
商后期
但从上面引述的多采的文献说法,就很容易产生出宽容心:每个年代后面±(正负)个百儿八十年都是在即便不合理也至少合情的范围内的。
可以说,在这种状况下较真儿,求“精准”、求排他性的唯一解,反而偏离了学问之道。能接受这些你也就不太会跟同仁们争个面红耳赤。
疑则疑之,即出于不得已,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