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63>大规模的人口动员
(2009-06-22 05:47:53)
标签:
中国文明史华夏王朝城市都邑考古文化原创杂谈 |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
作为进入王朝阶段的发达的国家社会,王都与宫殿的建筑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与劳力。如前所述,仅建造二里头都邑的1号宫殿,就需要20多万个劳动日。其他的土木建筑工程、各种手工业生产,以及对外战争等,都要经常性地驱使大量的人力。这样的人力需求,仅凭王都内部的居民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它还要广泛地动员周边聚落的人口。为劳力提供的粮食大概也要从更广大的区域来获取。这种以松散的纽带联系起来的二里头文化圈的诸社会集团,就逐渐在人力和物力上整合为以王都为中心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
龙山时代也有过大规模的劳动动员,例如夯土城垣的修建。但即便是规模达280万平方米的陶寺城址,它夯土城垣的保卫对象也应当是包括一般庶民在内的。此外,随葬大量器物的大墓与一贫如洗的小墓共处于同一墓地。因此,它的劳动动员似乎也是以超越身分差异的共同性为基础的。这与二里头都邑的营建旨趣、功能分区以及人口构成可能都有较大的差别。作为统治者的贵族阶层,受盘剥的庶民以及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人们构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层级,从而也确立了国家权力的基础。
前一篇:<最早的中国62>小箭头的大启示
后一篇:敬答网友:关于《最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