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20>王系的疑窦
(2009-05-10 07:06:17)
标签:
中国文明史华夏王朝城市都邑考古文化原创杂谈 |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
据《竹书纪年》、《左传》、《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夏王朝自禹至桀共十七王。其中,除了外敌入侵导致太康迁都之际,以及第十一、十二代王时两度兄弟相继外,王位继承上都是采取非常安定的父子相继的传位法。然而,这与以兄弟相继为主的商的王系相比,确实给人以不太自然的感觉。因为从王位继承法的演化进程看,兄弟相继较父子相继是较为原始的、容易产生动乱的方式。当然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商人有兄弟相继的习俗,相反夏人则有父子相继的相对进步的习俗。因族属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社会习俗,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以父子相继为准则,那么未成年的王和昏庸的王即位,王权的不稳定就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必须确立稳定的国家制度。夏王朝是否已确立了这样的体制,就是个问题。
依王国维的考证,《史记·殷本纪》所记载的商王的系谱,与由殷墟甲骨文中复原出的王系大体一致。包括商先公(前王朝时代的统治者)在内的王系能被确切地传承下来,与商王朝及其后代举行定期的祖先祭祀的传统有关。不过,兄弟相继的情况,见于开 国之君汤(大乙)至第二十六代王庚丁;总计十四代先公以及庚丁至第三十代帝辛(纣)的五代商王则是父子相继。商代末期这五代父子相继的商王统治时期,显示出稳定的王权的确立。问题是商先公即前王朝时代的父子相继。
夏—启—○—相 —○—○—槐—芒—○—不降—……履癸
‖ ‖ ‖ ↘ ↙ ‖ ‖
喾—契—○—相土—○—○—冥—亥———王恒—……示癸
夏王世系与商先公世系的比较
如果把兄弟、从兄弟等同代人作为一代加以统计,那么夏王朝从禹到桀(履癸)共十四代王。与其同时代的商先公帝喾到示癸也恰好是十四代,其中七人的名号也与夏王的名号相类。这一点早已由著名学者陈梦家先生指出。
十四代中有半数的人名如此相似,这恐怕难以看作偶然的一致。何况夏王朝与商的先公时代在时间上是重合的,而且都是父子相继。鉴于此,陈梦家推断夏与商本属同族,而后才有了将夏和商在系谱上一分为二的作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