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15>为什么早期中国的纪年不确切
(2009-05-05 07:04:31)
标签:
中国文明史华夏王朝城市都邑考古文化原创杂谈 |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
与其他文明发祥地发现了丰富的早期出土文献相比,在中国,最早的包含大量历史信息的出土文献——甲骨文,属于已高度发达了的商王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1050年),它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纪年材料。其后的西周时代的铜器铭文,能够推定王年的也寥寥无几。根据《史记》的记载,确凿的中国历史纪年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推算了。
我们先看看西周王朝的始年,也就是著名的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年代吧。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统计,两千多年来,中外学者根据各自对文献和西周历法的理解推算,形成了至少44种结论。最早的是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是公元前1018年,前后相差112年。那么再往前推算,商王朝的第一代君王商汤起兵灭掉夏桀,以及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夏王朝,都是在哪一年呢?各种文献说法不一。比如商王朝的存在时间,有的说458年,有的说496年,也有说500多年、600多年的,最长的是629年。又如夏王朝的存在时间,有的说431年或432年,有的说471年或472年。由于采用不同的说法,从西周初年开始的计算累计误差,各种结果相差就超过200年。
所以,以往中国历史年表上关于夏代的存在年代只能含糊地写着上限为公元前22世纪或公元前21世纪,夏商之交为公元前17世纪,后面时常再打上个“?”号以示慎重和留有余地。即使是今天看来,这也是合适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年表,将夏、商、周王朝的建立的年代分别定为公元前2070年、1600年和1046年,也只能看作是一种说法而已。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之初,有学者曾推断说,几年后,或许会把上述诸多说法统一为一种说法,或许会再增添一种或数种新说法。现在看来,“工程”是通过验证讨论、斟酌比较,在以前的众多说法中选出了一个专家们心目中的最优解,专家们自己也没有说这是唯一解。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定论”、“正确”、“错误”一类倾向于绝对定性的词,似乎并不适用于早期历史与考古研究领域。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对早期中国的纪年只能作粗略的把握。“疑则疑之”既出于不得已,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