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中的“断裂”(3)
(2009-01-19 18:17:02)
标签:
考古学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多元一体历史文化 |
分类: 探索早期中国 |
与上述周边地区诸文化相比,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晚期和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却显得较为贫弱,不见或少见能同上述文化相媲美的遗存。到了距今约4600年~4000年间的龙山时代,周边地区各支异彩纷呈、富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化共同体相继盛极而衰,而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诸文化则在与山东龙山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竞争中不断壮大。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早期(约距今4600年~4400年[i])发现有大型中心聚落,大型墓地及随葬陶、木、玉、石礼器的大墓等。以河南中西部为中心的王湾三期文化等(约距今4600年~4000年[ii]),则较为集中地发现有若干夯土城址。稍后,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王朝文明在吸收了各地文化丰富的文明因素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依托最终得以崛起。
[i] 高炜《晋西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
[ii]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69页、74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
[iii] 仇士华等《有关所谓“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考古》1983年第10期。夏商周断代工程新测数据较其略偏晚,时间跨度也略短。参见,《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一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iv] 赵芝荃《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与分期的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二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v]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郑光《二里头陶器文化论略(代前言)》,《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