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续”中的“断裂”(2)

(2009-01-19 18:11:57)
标签:

考古学

文明起源

早期国家

多元一体

历史

文化

分类: 探索早期中国

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上述诸考古学文化兴盛时期的重要文化现象及其存灭时间作一大体的概括和比较。

内蒙古东部和辽西地区  红山文化晚期:约距今5800~4900[i]。发现有大型祭祀建筑群址、大型积石冢群及随葬精美玉器的大墓等。

黄河上游  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地湾类型:约距今5500~4900[ii]。发现有大型中心聚落、大型殿堂式建筑等。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600[iii]。发现有大型礼仪性建筑台基址、大型人工“坟山”、祭坛、随葬精美玉器的大墓及大遗址群等。

长江中游  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早期[iv]:约距今5000~4500[v]。发现有规模不等的城址及以大型城址为中心的大遗址群等,城址内存在集中分布的宗教祭祀遗存。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约距今5500~4000[vi]。发现有大型中心聚落、夯土城址、大规模墓地及随葬大量精美器物的大墓等。 (待续)



[i] 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文物》1994年第5期。

[ii] 郎树德等《试论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文物》1983年第11期。

[iii] 张忠培《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文明的一个例证》,《文物》1995年第5期。对良渚文化下限的认识,分歧颇大,我们倾向于这一观点。持类似看法的学者还有栾丰实、赵辉等。栾丰实《良渚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中原文物》1992年第3期;赵辉《良渚文化的若干特殊性——论一处中国史前文明的衰落原因》,《良渚文化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

[iv] 这里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期的中心遗址—石家河城址的废弃为下限。同大汶口—龙山文化一样,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期)本是同一个人们共同体创造的连续发展的考古学文化。这里只是“出于尊重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历史,使用了诸如‘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概念”。北京大学考古系等石家河考古队《石家河遗址群调查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5辑,1993年。

[v] 严文明《龙山时代考古新发现的思考》,《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

[vi] 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龙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