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原来男人的“青春”更短暂

(2016-05-12 19:31:10)
标签:

郑恺

刘诗诗

那年青春

电视剧

分类: 影评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原来男人的“青春”更短暂

青春,没有性别之分,却有长短之别。电视剧《那年青春我们正好》讲的就是男与女的青春长短之别。

固有印象里,女人的青春,靓丽而短暂;男人的青春来得迟,走得也迟,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但《那年青春》却接地气地传达出颇有些“孤冷”的意味——男人的青春才是华丽又短暂。

为什么说男人的青春短暂?通常不是说女人的青春才更短暂吗?女人的“生理青春”的确短暂,但男人的“爱情青春”比女人短暂也是不争的事实。也许你不认同这个观点。别急,往下看。

都说女人专一,男人花心,这是性别和人性进化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实际上,男人对待感情才最专一。大多数男人一生只会全心全意爱一个人,也许他经历过很多段感情,但最走心,愿意深藏内心深处的或许只有一段。

与此同时,在男人的成长哲学中,先立业,后立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是就出现了《那年青春》中郑恺饰演的肖小军选择了先出人头地,后寻求真爱。但当他的事业做成了,却发现最爱的女孩成了他人的妻,男人的“爱情青春”似乎就此戛然而止。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原来男人的“青春”更短暂

这不是高中课堂和大学教室里懵懵又懂懂、诗情又画意、卿卿又我我,这是残酷青春的真实写照。《那年青春》绝非一般青春系电视剧,看得出其导演和编剧有很深刻的“青春体验”在其中,同样是“好兄弟、追女孩、拼事业、反目再团聚”的青春系剧集标配热点,《那年青春》却走出了不一样的路——主打爱情和事业的辩证法,接地气地告诉我们:经历、珍惜与错过才是青春永恒不变的特性。相比令人感动又虐心的爱情,《那年青春》传递出青年成长的社会观念的变化更能引起共鸣和思考。

《那年青春》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泰坦尼克号》热映的节点,讲述了大时代变革背景下,青春男女对于理想爱情和现实生活的艰难抉择,同时也浓缩了小人物对于命运做出的妥协与抗争,电视剧整体气质既浪漫又现实。

 

《那年青春我们正好》:原来男人的“青春”更短暂

“小猎豹”郑恺饰演的男一号肖小军是《那年青春》中的灵魂人物,这个集痞气、善良、血性、隐忍、专一于一身的“愣头青”带我们感受了“那年兄弟情”和“那年刻骨铭心的爱情”,其信手拈来、完全融入人物的走心演技丰富了《那年青春》的层次感,让我们看到了现实里的爱情和爱情里的现实,既甜蜜,又虐心。

同时,肖小军这个人物从底层做起,白手起家,写实感极强,尤其是“从小虾到大鱼”的打拼过程将观众自然而然地带入到一个曾经熟悉的青春写实世界。

而围绕在肖小军身边的刘诗诗(他的理想爱人)、李浩轩(他曾经的好兄弟)和种丹妮(单恋他的人),则用难以割舍的爱、从互助到反目的友情,及直面内心勇敢地追逐爱情这三大“情感版块”,帮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那年青春》直面现实,不像其他青春系剧集那般主打卿卿我我,其多角度的剖析现实生活中的矛与盾很值得一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