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蔭龄:《中华岁时记》文稿(修订)-2 饮屠苏酒

(2010-02-15 22:28:23)
标签:

文化

分类: 家史

霍蔭龄:《中华岁时记》文稿(修订)-2

父亲霍蔭龄生前考证大量古籍,撰写了16万字的《中华岁时记》(生前父亲尚未来得及为此书起名,这是我根据内容而起的)。此文稿费尽父亲心血,引经据典,大量考证了中华民族风俗文化,从起源、发展、意义诸多方面加以论述,有一定的权威性。我决定将父亲这部心血文稿整理陆续面世,不仅为了纪念父亲,也是为弘扬中华文化做点事。

我在父亲原稿基础上又做了补充,加注了一些内容:

(续上)

                      饮屠苏酒

 古时元旦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有饮屠苏酒的风俗。相传起源于汉。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药酒,用八味药制成,即: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古秤半两);白术、虎杖根(约一分36克)、乌头半分;又称八神散(有多种不同配方)。有散积热、畅血脉、防瘟疫功效。除夕日将此八味药盛囊中,悬于井底,元旦出之,和囊浸酒中,然后老少分饮。值得注意的是,饮屠苏酒是先少后老,这与一般唐宋以来重老轻少之礼仪大相径庭。由此可知,这一不是士大夫想出来的东西,二不是唐宋以后道学盛行的东西。

 古籍中解释屠苏酒的来历称:“屠苏原为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闾里一药贴,含囊浸井中,至元日取出,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饮屠苏酒的用意是却病、避疫;自汉、晋至唐、宋,迄未改此俗,而且得到中国历代名医的肯定,华佗、孙思邈、张仲景都力荐此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说:“饮屠苏,岁月避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更有历代文史学家写文称赞屠苏酒;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岁饮屠苏酒,先幼后长,为幼贺岁,长者祝寿”。宋王安石【元日】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古时人们对屠苏酒的重视,它充分体现我国人民适应时令注重保健的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一致的。

与屠苏酒相类似的还有椒花酒、柏叶酒、术汤、敷于散等,其用意亦同,但历时和所流行地区皆不甚广,远不如屠苏酒的广泛和长久。

可惜至明末已不闻有饮屠苏酒的习俗了,屠苏酒失传了!我以为我们应该把祖先发明的好东西挖掘恢复出来,建议同仁堂组织力量攻关,让千年流传于民间的好东西重见天日。

此外,春节还有饮桃汁以辟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有“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此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也是为保健防病。

(待续)

 

老虎整理10-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