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一位学生的回信

(2007-09-29 10:04:27)
标签:

人文/历史

学术

言说方式

贡献

态度

尊重

某某你好:

看了你的随感,发现你有许多独立思考和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误会。

我觉得我们在倾听别人时应当把一个人的言说方式和他的言说内容区分开来。我们应当主要关注后者而不要被前者所迷惑。但言说之道即是一个人的生存之道,所以应当报以宽容的态度,不必过分苛求。关键的是看他说的经验是否真的对我们自己的治学有所启迪。

每个人当然有自己的兴趣点、治学方法和阅读方式,但学术终归是在一定的传统当中,对一些重要著作(我这里不刻意强调“经典”)的认真梳理阅读本来就是体现了对学术本身的敬畏和尊重,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自己的创新,才说得上对中国社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总之,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我觉得做学问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心态,一是保持对不同观点的接纳,即使有些学者的学说甚至“为人”是你自己无法接受的,也应当尽量剔出偏见,看看人家是如何陈说论证其主张的;二是不要“因人废言”或“因言废人”,与人为善,即与人交流时多注重别人的长处,而不要死纠别人的一些短处,更没有必要东家长西家短的,那就成为只关心人际破事而不关心学术公器了,这样会影响到自己判断人世的健康心态的。要知道,人非圣贤,谁都不可能完美;三是通过尊重学术本身而尊重别人。看一个人的学问,不要被其表面的才气和夸夸其谈等迷惑,而要注重其是否提出了有力的论证和深邃的思想,是否体现了对社会和人的基本关怀、同情心,这并不意味着要拯救世界和文明之类,事实上真正治学的人都不会有这种自大的奢望,但无论如何,学术是需要有起码的同情心的。四是保持谦卑,相信进步。永远以自己非常无知的态度去求知,永远相信自己是可以改变可以进步的。既然热爱的是学术本身,那么就自己踏实做自己的学问,慢慢积累,勤于思考好了。学术的好处就在于,你可以在精神上永远做一个新人,一个不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有着新的体验的人。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建议。祝学业精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