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军谈童话创作:童话也要“抖包袱”

(2009-07-15 08:07:54)
标签:

原创

童话

创作体会

心得

杂谈

分类: 野军相关资料

 

 

  童话也要“抖包袱”

 

 

                                                            

 

一篇童话,小读者看了前面能猜得到后面的内容,知道结局会怎么样,肯定会使小读者没兴趣看下去。这篇童话一定是失败的。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童话不能平铺直叙,也要有曲折的情节,即使是给幼儿的童话也得绕几个弯,才能吸引孩子们听下去。所以,童话在发展情节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铺垫和悬念。我觉得,这跟相声的表演技法“三翻四抖”很为相似。

相声,是具有幽默风趣特点的曲艺之一,“三翻四抖”是相声最常提到的技法。相声术语中把笑料称为“包袱”,出笑料就叫“抖包袱”。这笑料要经过组织的过程,不是一句话逗得出了的。一般来说,组织一个“包袱”得重复三遍,就是“三翻”,到第四遍才抖响“包袱”,逗人大笑,这就是“四抖”。

我平时看电视、听收音机,对相声十分感兴趣,特别注意相声的“逗”,即从组织笑料到“抖包袱”的过程。其实,相声演员制造“包袱”,手法各有千秋,不限于“三翻”,往往能把听众的注意力带往一个方向,越带越远,最后突然来个转换,抖出“包袱”来,使人大出意外,可又觉得合乎情理,使人不得不佩服相声演员的高招。

我认为,相声和童话同样是语言表现的艺术。相声是说的,童话是写的。童话还得靠说,靠讲,才能得到推广和流传。如果把相声的这种技法用在童话创作上,不是也可以达到出奇的效果吗?所以,我在构思一篇童话时,比较注意给故事设置铺垫和悬念,最后采用相声“抖包袱”的办法,抖出一个使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如在童话《没牙的小姑娘》中,从老奶奶给三个小宝贝——小花猫、小花狗和小白兔讲故事,引出“从前有个小姑娘,因为不刷牙,牙齿蛀了洞洞,只好一颗颗拔掉,成了个没牙的小姑娘。”到老奶奶教三个小宝贝刷牙,唱“刷牙歌”,到老奶奶刷完牙,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这一层层铺垫,都是为最后“抖包袱”而设置的。童话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咯笃!”一下,从老奶奶嘴里吐出一样东西来。三个小宝贝一瞧:啊,是副假牙齿!原来,老奶奶就是那个不爱刷牙,没牙的小姑娘。这样的结尾使人意外,也比较有趣。

《蚂蚁奶奶搬家》是一篇主题为敬爱老人的童话,我在这篇童话里,把自然知识比较贴切地溶入社会知识之中。小蚂蚁们为了让蚂蚁奶奶晒到太阳,一起给她搬家,把她从土墩下的泥洞里搬出来,搬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地方:“这儿有一片金黄色的‘草地’,飘着一股香味儿,真美!”“蚂蚁奶奶的新房子多奇妙!它会跟着太阳转,太阳在东面,它朝东;太阳在西面,它朝西。”于是,蚂蚁奶奶从早到晚,都能晒到太阳,可舒服了。那么,蚂蚁奶奶的家到底搬在哪里呢?这又是一个带谜的童话,让小读者们根据上面的情节来想一想,猜一猜。在童话的最后一句才抖出“包袱”——原来,那是一个向日葵的大花盘。

在童话中设置悬念,也和相声的“三翻”一样重要。我在童话《蜗牛爬树》中,明明刚才蜗牛还趴在地上一棵小草的草尖上,怎么转眼就爬到大树顶,为小花猫爬树鼓劲加油起来了呢?小读者们看了,一定会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但是,故事到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蜗牛是请蜘蛛帮助,用蛛丝把它吊上树顶的。如果不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小读者们看了肯定是不满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