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军谈童话创作: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2009-07-13 07:55:16)
标签:
原创知识童话创作体会心得杂谈 |
分类: 野军相关资料 |
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冬天的山林,到处冰天雪地。动物们不见了踪影,只有一群群山雀吱吱地叫着,在雪地上飞来飞去……’一个听我讲故事的小女孩,突然瞪大了好奇的眼睛问:‘动物们到哪里去了?’童话《小鼹鼠挖地道》,从一开始就写得那么美丽、那么简洁,把一片自然的童稚之情潇洒地铺开在纯白的雪地上。”(宗二兵:《在纯白的雪地下》)
《小鼹鼠挖地道》是我应天津《启蒙》杂志社编辑之约所写的、四季童话中的一篇。
科学童话,是借用童话这一形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也称“知识童话”。著名童话作家贺宜说过:“利用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比拟,给孩子们介绍一些科学知识,用以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和诱导少年儿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正是很好地利用了童话的特点,发挥了童话的长处。”(上海教育出版社《童话选》序言)
科学本身是极其有趣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东西。要使孩子们爱科学,乐意探求它的奥秘,必须在他们中间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科学童话则是很好的一种普及形式。孩子总是好奇的,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现象,甚至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问题,他们总是爱问个“为什么”。一些科学知识,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可以成为一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童话作品,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科学童话不仅需要趣味性,还得重视文学性,并不是在童话里加一些科学知识就可以的。我当初写作《小鼹鼠挖地道》这篇科学童话的动机是:“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增进友谊,获得知识。”所以,不单纯是写知识、写一些小动物的冬眠习性。重点是写了两个不甘寂寞的小家伙寻求友情的过程。宗二兵在评论这篇童话说:“……以通篇充满的温情,写出了一个完满的地下的故事。”“这正是这篇童话的一个‘画眼’,显出了这雪地美景的最精神处。一篇知识童话……怎样突出一个‘童话之眼’,是区别一篇知识小品和一篇知识童话的关键之点。”作品发表后,被陈伯吹老先生亲自选中,作为科学文艺获得了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科学童话的创作,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小读者来说,除了多阅读科普知识的书籍以外,还可以结合课本里的知识,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植物、动物等等。知识需要积累,我平时就很喜欢看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书籍,看电视爱看大自然的风光片和动物世界。例如,有不少人不知道兔子也会游泳,而且还是个游泳能手呢。我在一篇童话里写了兔子游泳的情节,报刊编辑来电话问:“兔子真会游泳吗?”我理直气壮地回答:“会!我是在电视里看到的。”
在我的书柜里摆着不少参考书,有《辞海·生物分册》、《少年自然百科辞典》、《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都是我写童话的好老师。另外,我在工厂长期从事与科技有关的工作,也懂得不少科学知识。我的头脑,就是我写作科学童话的资料库。写作科学童话固然需要自然知识,在文学童话中同样需要自然知识,科学知识是文学创作的依据,只是文学童话以社会知识为主,而科学童话则是以科学知识为主,两者的区别是可以看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