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坪谈幼儿文学语言特色:浅显而美听(三)
三、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音响,节奏巧妙配合,使生活和形象的表现更加有声有色,如童话《懒惰熊》里的一段:
啄木鸟停在树上,叫着:“我喜欢春天,花也多,虫也多!
多! 多! 多!’
松鸡只是笑着不说话:“呵!呵!呵!”
后来,草堆里钻出一只又瘦又大的黑熊来。它伸了一个懒腰:“啊!呜!”
在这一段文字里,语言的音乐性与现实生活中的音响,节奏,尤其是和动物的特性结合得十分巧妙,显得和谐而优美。
四,运用结构相似或对称的平行句法。例如童话《金色的房子》,写一个小姑娘不让朋友们走进她的漂亮房子。她对小鸟说:“你扑棱扑棱地乱飞,会把我的房子弄脏的。”她对小狗说:“你汪汪汪地乱叫,会闹得我睡不着觉。”她对小猴和小羊说:“你们拍答拍答地乱跑,会把我家的地板踩坏的。”
用了这样相似结构的句式,又用了确切的象声词,就产生丁音乐美。
又如童话《小土坑》,用了一连串相似的平行句法,不仅不感到重复累赘,反而显得美听,上口而有趣:
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家了,大肥猪回家了,小山羊回家了,老黄牛也回家了。淅沥淅沥沥,小土坑里积了水了。
五,词句反复的手法,帮助幼儿熟悉,理解和记忆作品的内容,有时是叙述的反复,有时是词句的反复,两者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童话《金色的房子》中,“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反复出现多次。另一种则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不断加进一点新内容。如有个故事说六个动物一起掉进深坑里,肚子饿得厉害。狡猾的狐狸提议问名字,谁的名字最坏就吃掉谁.它就唱起来:
熊啊熊——好名字。
狐狸呀狐狸——好名字。
狼啊狼——好名字。
兔子啊兔子一好名字。
公鸡啊公鸡——好名字。
母鸡啊母鸡——坏名字!
母鸡就给吃掉了。过了一会,又饿了,狐狸便又照样唱宁,遍,只是在最后一句的坏名字换成了公鸡。就这样,一次吃掉一样动物,最后就剩下狐狸自己。
反复的语言,犹如一首曲子中的旋律和节奏一样,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享受。
幼儿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手法是很多的,这里仅举几例而已。至于叠音、双声,叠韵、平仄相间、抑扬顿挫这些问题,更是文学语言所共同要求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上述形象而有趣、浅显而美听,为幼儿文学语言的两大特点。形象、浅显,是就语言特色而言,有趣、美听,则就艺术效果而论。四点之中,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础,形象、有趣、美听,均以浅显为底子。如果幼儿文学的语言,幼儿听了不明白,他就不听了,这就失去了幼儿文学本身的价值,还谈什么形象、有趣,美听呢!但若只有浅显,而缺另外三点,则又不能为幼儿所喜闻乐见。故四点无一可缺,四点兼备,才形成了幼儿文学语言的美质。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本文所谈对幼儿文学语言的一些炳是就整个幼儿阶段而言的。实际上,在幼儿各个年龄阶段上(如三岁、四岁、五岁,即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语言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甚至还有相当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作者深入生活,熟悉幼儿语言,研究不同年龄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幼儿语言发展本身的规律去发展他们的语言。该喂奶的时候喂奶,该饲粥的时候饲粥,该让他们吃饭的时候就为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适时而又适量。这是一件很有意义而又相当细致的工作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