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庆坪谈幼儿文学语言特色:形象而有趣(二)

(2009-07-06 09:28:53)
标签:

经典理论

幼儿文学

语言

杂谈

分类: 评论和杂谈

 

朱庆坪谈幼儿文学语言特色:形象而有趣(二)

 

 

 第一,摹状、比喻、比拟、夸张这四种修辞格,对幼儿文学语言的形象和趣味,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是要说明一下,在幼儿文学语言中,这四种修辞格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情况,与其它文学语言相比,是不完全相同的。

摹状就是摹写事物的情状和声音。比如:

 

这只大花猫呀,长了一身黄毛,黑色的花纹一道一道,白色的胡子一翘一翘,看去真有点象老虎呢。

 

    三言两语,即勾划出了花猫的外形。

    这里我想着重谈谈摹声的问题。摹声,在幼儿文学语言中,主要是直接运用象声词。对成人来说,只要读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就能凭经验想象出那声音来,对幼儿却不行,非直接摹写出那声音不可。象声词的运用,在幼儿文学语言中不仅是大量的,而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摹声可引起幼儿对音响的直感,幼儿通过音响的直感,又可以唤起形象,进而体验到作品的内容。

    比如,柯岩写的游戏诗《坐火车》。孩子们明明坐的是小板凳,可是“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呜!”这么一写,就引起他们的联想,想象自己乘着火车穿山过河,俨然是个真正的司机或旅客了。  

童话《小羊过桥》,写两只小羊在独木桥上相遇,各不相让凶斗了起来,于是:  

 

    只听见“咚’的一声,小白羊的头和小黑羊的头撞在一起了,又听见“扑通”、“扑通”两声,两只小羊都掉到河里去了。

 

这样一摹声,孩子们就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

象声词的夸张运用,效果也很好,如:

 

他把脑袋往下一低,把大刀往上一抬,老虎从他的头顶扑了过去,“撕拉”一声,那刀尖儿把老虎的肚子划破了……

 

    刀尖划破老虎肚子当然不会有那么大声响,可是这样写,就显得形象而有趣得多。   

    比喻,对于知识、经验和词汇贫乏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文学语言中,主要用的是明喻。它的作用在于:用幼儿熟悉的事物去说明还未知的事物,或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描绘比较抽象的事物。

    我们稍稍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在幼儿口语中,比喻是用得很多的。有个孩子脚上的疮疖出脓了,他说不出这个词儿,就告诉老师说:“老师,我脚上的牙膏挤出来了。”有个孩子学拼音,他说阳平“好象一只蚱蜢向上一跳”,去声“好象一个跳水运动员跳到水里去”。多么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