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坪谈幼儿文学语言特色:形象而有趣(一)
幼儿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也可以说,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我想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粗浅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幼儿文学正言的特色之一是形象而有趣。
幼儿文学语言特别强调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这是由文学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所决定的。而就幼儿文学的特殊性来说,则语言的形象性还由幼儿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所决定。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阶段的主要思维形式。所谓具体形象性的思维,就是指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而不是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
这就要求我们给幼儿创作文学作品时,在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字上都尽可能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把人物和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动作、神态、心理等等,鲜明地、具体地,直接地突现在幼儿面前,使之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只有这样,幼儿在听故事时,头脑中才会出现具体形象,产生切身感受,从而理解故事内容,得到启发和教育。
比如“羡慕”、“委屈”、“妒忌”这些词,成年和少年读者都会明白,可是对幼儿说这些词,尽管他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却仍然莫名其妙。怎么办?只有简单地、具体地、用幼儿所常见的、熟悉的、易晓的形象来写。如把“小宝心里真羡慕”,写成“小宝的心里象有个虫子在爬,痒痒的。”虫子是幼儿所熟悉的,虫子爬的体验,他们也是有的,这样连上上下文,孩子就能体会到了。
幼儿文学语言还特别强调趣味性。这也是由幼儿心理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的大脑还不完善,很容易疲倦。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无意性很强,通过意志努力强制自己去注意观察或记忆某件事的能力较差,所以就需要用新异的刺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也就是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能满足他们好奇和好动的欲望的东西来吸引他们。否则,他们很快就会转移注意。
另外,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幼儿的生活和语言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的。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眼光和理解来看待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儿童情趣是一定年龄儿童的心理反映。这一点,在幼儿阶段尤为突出。
因此,幼儿文学应该尽量写得有趣,使之充满着幽默和欢乐,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接受教育。这样,就不得不要求我们的作者,除了要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最有趣的材料,给予巧妙的构思和想象,写作时还得在语言的趣味性上下—番功夫。
幼儿文学语言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是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的。形象化的语言往往是有趣的,而语言的趣味性主要依赖于形象。比如,你说”半个红太阳升起来了”,总不如说“太阳公公露出了半个红红的笑脸”,对幼儿更有趣些吧。
幼儿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赖于作家个人的语言素养和技巧,很难一概而论。这里,只列举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