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图 |
在渭南的几名秦腔童星里,张晶琪是最受人们看好的一位,也是比较出色的一位。3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张晶琪的家里,采访了他的父亲张营华。
张晶琪的父母都是渭南纺织厂的普通工人,父亲张营华是个秦腔迷,经常在家里放VCD碟片自娱自乐。张晶琪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秦腔。
6岁时的一天,张晶琪放学回家后,爸爸正在一边洗衣服,一边听着秦腔。张晶琪突然对父亲说:“爸,我要学戏。”父亲一听非常高兴,也没多想,就说:“好,我教你。”
父亲放了一段秦腔《三滴血》,让张晶琪自己听、跟着学。令张晶琪父亲感到意外的是,不到两个小时,张晶琪竟然把一段《三滴血》完整地学会了。第二天,是周末,父亲试探地问张晶琪:“你敢不敢到中心广场去唱一段《三滴血》?”张晶琪满不在乎地说:“那有啥不敢,走,咱现在就去。”结果,让父亲感到欣喜,张晶琪完全不怯场,在中心广场,张晶琪亮开嗓子,把一段《三滴血》有模有样地唱完了,人们为这个6岁的小男孩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交口称赞张晶琪表现不俗。
从这以后,父亲还是用放VCD碟片的方式教张晶琪学戏,在父亲的指导下,张晶琪又学会了《血泪仇》中的一整段唱腔。一年的时间里,张晶琪先后学会了20多段秦腔经典唱段。
2005年5月,7岁的张晶琪参加渭南电视台“东府梨园”擂台大赛,获得了当期的擂主,被聘为渭南电视台的特邀演员。
第一次参加大赛就旗开得胜,于是父亲把张晶琪带到秦腔艺术表演名家卫赞成老师的家,让卫赞成老师为张晶琪排戏。卫老师一见这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打心眼里喜欢张晶琪,试了一下他的唱功,发现张晶琪功底很好,也很有悟性。于是,卫老师耐心地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手把手地帮张晶琪排戏。经过卫赞成老师的悉心指导,张晶琪的秦腔表演功夫有了很大提高。
此后,张晶琪又参加了多次国内戏曲大赛,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先后获陕西省第三届群众秦腔大赛一等奖,被聘为西安电视台特邀演员;获渭南市“苏宁杯”秦腔擂台赛冠军;获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少儿擂台赛荣获少儿组冠军,同时被河南电视台聘为特邀演员;获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暑期少儿大叫板总决赛亚军;获2006年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业余A组第一名,被中国剧协评为“小梅花全国十佳”,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栏目专门到渭南对张晶琪做了专题采访,并给予了报道。2007年2月11日,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擂响中国”少儿擂台总决赛中,张晶琪再获殊荣,荣膺银奖,获得3万元教育基金,再一次为家乡为秦腔争得了荣誉。
如今,10岁的张晶琪已经是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协会会员,渭南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了。
现在,张晶琪每天坚持早上6点起床,在上学的路上,父亲带着他练习跑圆场,练架子功,还要吊嗓子,练二音。每隔几天,还要去自乐班配唱,与乐器师们合合音。有比赛的时候,张晶琪除了早上练功、练嗓子、拔筋、踢腿外,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还得把比赛的曲目唱一遍;下午放学,作业做完后,不论多晚每段戏还得再唱两遍。
谈到今后,张营华说孩子现在最想上艺校,因为在艺校可以受到专业的培训。但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双双下岗,靠打工挣钱养家。张晶琪也很清楚这一点,他想早点当名演员,早点替父母分担家庭重担。于是在学习上就格外地用功,他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错,就是出去参加演出,张晶琪都会带上课本自学。回到学校,老师都会给张晶琪辅导落下的课程。在班上,张晶琪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很受小朋友和老师的喜爱,经常表演一下自己的拿手戏,与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快乐一下。
我们祝愿张晶琪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早日在秦腔艺术的舞台上成熟起来!